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农村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学开展的可行性。本文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对比法等基础上,对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农村初中体育课进行实验研究,为南通市农村初中及其它省市农村中学体育课更好的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南通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设备的配备现状,对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的体操教学实际和发展趋势,制定高校体育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促进高校体育专业的体操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中小学实际需要的跨世纪合格师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的诸多意义中,民生是最紧贴教育人文本义的。作为地方教育范式的“教育之乡”,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民生意义。“教育之乡”本为民意表达,源自生计思考,彰显乡民权益,适成民居环境。南通教育个’案揭示和实现“教育之乡”的民生意义有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区域与全国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1991~2008年为考察期,南通城市和港口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南通港城关联互动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南通港城关联互动发展总体趋于弱化,弱化过程主要在中等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港城规模结构性增长呈现较大的不适应。对此,必须以港口水-水中转为基础,加强水-陆中转,以港城近域腹地为纽带,发挥港口大型化优势,促进港、城区互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相似文献   
5.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它的方言中得到反映。在审视以往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南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探索南通地区各方言小片的形成及分异规律,提出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南通大学13 033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评.测评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合格率为98.8%.在五项测评指标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的情况不容乐观,肺活量体重指数及格率为85.8%,其余三项均达到98%及格线以上.  相似文献   
7.
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芳芳  濮励杰 《资源科学》2014,36(4):731-740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模式属于人减地增粗放型;③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不甚协调,多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量大于城镇用地增加量,且城镇发展不能较好满足城镇人口增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质量;④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形成机理差异显著,城镇用地增长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力最高的为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则更多依赖于区位因素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其用地变化的先天依赖性与变化单一性。  相似文献   
8.
南通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历史转折点上。通过对南通基本现代化四个历史阶段的解读、三次“南通现象”的透视,就如何把握基本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发展特征和历史进程,探索有时代特点、南通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以及对南通现代化目标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课外体育锻炼在增进青少年体质方面的作用更强于体育必修课,然而,据调研,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普遍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难度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健身理念;没有运动氛围,缺乏教师指导;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需求等方面。校方应提高认识,科学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制订方案,完善监测评价机制和奖励措施,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