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daptation of ‘story grammar’ to developing the subject understanding and literacy of 14–16-year-old students. ‘Story grammar” analyses the structure of episodes of a typical story and it was developed through research into the narrative development of younger, frequently language-delayed, children. Reasons for expecting this story grammar to provide a helpful basis for teaching older students are summarized. An application of story grammar in teaching business studies is described through the activities designed for students and evidence from students' work.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of literacy in a subject contex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都是现代主义的实验大师,他们在小说创作伊始,都把短篇小说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本文从主题思想、人物刻画和叙述范式三方面入手,系统比较《阿拉比》和《墙上的斑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诗人惠特曼以抒情诗著称于世,他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诗却被学术界忽视。他的叙事诗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诗人常常以见证人的身份叙事写人;二是客观地描述人物及其生活场景;三是善于捕捉人物有代表性的特征;四是借外形写心灵。来自生活,饱含深情,大胆创新,是惠特曼以写人为中心的叙事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O·Henry is living in the time when novelists are in the great pursuit of narrative pattern research. Hence his works is inevitably influenced. Beside his humorous language, surprising ends and expressions, O·Henry’s novels in my opinion is also marvelous for his outstanding narrative patterns arrangement. In this article, a research will be conducted onto his narrative pattern in the aspects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s, narrative space and narrative time. By this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s is intended to obtai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评论家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造成这一持续热潮的原因除了作品表达的极具野性、吞噬生命本身的纯净爱情以及广博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因为其别具一格的叙述者策略。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对作品中的叙述者进行研究,探求作品的叙事魅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时期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叙述声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性别文化体制下,女性写作主体对文本叙述策略的把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女性在社会文化中"他者"的境遇及话语体制存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她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被男权文化制约的叙述困境。  相似文献   
7.
《朝花夕拾》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作品虽以真人真事为主,仍给我们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文章琐事琐记,夹叙夹议,行文舒卷自如,叙述看似平淡,出语看似平静,感情却表现得真挚、亲切、炽热,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8.
叙事性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也是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与基础,对叙事性文本的阐释更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人文学者对远距离阅读与策略型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构成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单元,事件和情节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文学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建构叙事性文本智慧数据,支撑数字人文研究,以情节为视角,以事件为基础,对广泛存在的叙事性文本进行深层次语义表示与结构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文本表示方法更适用于结构相对清晰、统一的科学文本,不能很好地表示叙事性文本中存在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以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叙事性文本特征的语义结构化表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叙事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事件知识表示、事件本体与叙事本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叙事文本中存在的事件、事件间关系进行语义建模与表示,同时完善了对情节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事件的情节本体EBPO,提出了叙事性文本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用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表示。初步标注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情节本体及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Mathematical biography and key rhetor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ntention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 use of narrative and rhetorical inquiry as research methods. I construct a mathematical biography of one elementary teacher trainee, Sirpa, who had performed well in her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 I describe her development as a mathematics teacher during teacher education from her second-year methods course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 fourth-year teaching practice. Narrative inquiry is more than a case study: Sirpa’s mathematical biography is a story that describes how she constructs her mathematical identity. I also analysed the key rhetoric that Sirpa used in her talk, key rhetoric here referring to the strategy by which she constructed continuity and coherence.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表意实践活动,文学表述的意义问题在文学理论中的讨论是一贯的。论文尝试用叙事理论的多种观念来阐明在哲学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学表述的意义,即作为文化形态诸种样式之一的叙事活动,文学表述服务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解释、自我塑造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