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知识资本积累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从全球价值视角探讨知识资本、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通过直接影响自主RD投入和间接影响跨国公司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的绿地投资主要是通过集聚溢出机制等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绿地投资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机制和研发成本分摊机制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制度视角下中国资源型海外投资区域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菲琼  王旋子 《科研管理》2012,33(10):121-128
为解释中国资源型海外投资频遭政治干预而失败的现状,本文针对资源型投资行业敏感性,结合制度发展水平、双边政治和资源属性对中国资源型海外投资区域风险进行创新性评估。利用智能聚类法和AHP模型对44个主要投资东道国制度、政治敏感度和资源风险分散能力分析发现,中国资源型海外投资在不同制度发展水平的国家受不同风险因子影响,并且两国间政治敏感度显著调整着区域风险的实际发生水平。本文认为资源型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在制度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应主要关注政治敏感问题引起的突发性风险,而在制度发展较低的国家则应事前充分评估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风险及资源风险分散化。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I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技术进步和环境的影响机理上,利用我国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将我国双向投资、技术进步和环境问题置于同一个系统性的门限理论模型中。研究发现: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我国存在IFDI的挤出效应和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关作用效果逐步减弱;从环境角度分析,IFDI在我国存在“污染光环假说”,而OFDI对我国环境污染加重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东道国政治风险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本地具有负面效应,但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而后者往往政治风险比较突出。政治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区位分布的总体影响表现为:一、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在当地的直接投资确实具有抑制作用;二、东道国战略性自然资源的相对丰裕对中国在当地的直接投资具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设立海外RD机构是RD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OFDI的重要内容。根据RD国际化理论和新兴市场OFDI理论,从企业能力和政府政策两个维度识别了新兴市场企业设立海外RD机构的三种驱动方式。利用我国创新型企业数据库的样本,实证发现我国企业海外设立RD机构决策主要依靠企业能力驱动;在诸多能力中技术发明能力和技术合作能力又是主要驱动因素,而吸收能力并不显著。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更积极地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实施海外RD决策,实现OFDI中制度优势与企业特定劣势的互补;对于以技术搜索、学习与合作为目标的本土企业而言,提高吸收能力将有助企业受益于RD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张化尧  王赐玉 《科研管理》2012,33(10):17-25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深,国际技术扩散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各研究结果存在着多种矛盾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模型结构转化和外溢时滞等影响导致模型和现实脱离所致。本文用普遍被采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模型,对中国1985-2007年的进口、出口、FDI和对外直接投资四种外溢渠道配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除显示国内研发投入和FDI对于技术的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之外,也发现在分析的早期阶段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设备引进和国际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特色,导致国际贸易因素对TFP的影响作用向国内研发转移,从而使前者表现为不显著而后者的影响作用被夸大,本文的结果还显示,现阶段对外投资的逆向知识获取效应不明显是效率损失的结果,而不能说明理论的失效。  相似文献   
8.
李勃昕  韩先锋  李辉 《科研管理》2021,42(8):122-130
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共生视角,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系统研究中国资本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影响,结果发现:FDI对区域创新具有动态抑制性影响,而OFDI的创新溢出呈现出“U”型三重门槛特征,较高强度的OFDI才能促进区域创新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显著的交互创新溢出,高强度的OFDI有助于扭转FDI创新溢出瓶颈,而适度的FDI 有利于撬动OFDI创新溢出最大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中国资本双向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强度的OFDI有利于扭转东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瓶颈,但并未改变其他地区FDI的创新抑制影响;东部地区FDI能够正向调节OFDI创新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过高强度的FDI会弱化甚至抑制OFDI创新溢出。因而要分层次科学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系统激励资本流动的创新溢出红利。  相似文献   
9.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科研管理》2022,43(6):104-112
本文将IFDI与OFDI作为一个系统,测度其耦合协调水平,作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指标。在Copeland-Taylor的分析框架下创新性地引入双向FDI协调发展,分析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于2004—2016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视角,揭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具有空间上的显著关联和时间上的路径依赖,区域协同、长期治理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传导机制检验表明: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主导地位是双向FDI协调发展表现出减排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韩永辉  李子文  张帆  申晨 《资源科学》2019,41(11):2043-2058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两者简称“双向FDI”)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具备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和母国双重身份的现状,以1995—2015年双向FDI和污染物排放的时序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中国双向FDI与环境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短期内,IFDI能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OFDI则对环境改善体现为抑制效应,双向FDI的综合环境效应为正向;②长期内,IFDI抑制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而OFDI则有显著的推动环境改善效应,双向FDI的综合环境效应为负向;③从动态冲击看,双向FDI都会将自身所受外部冲击传递至环境质量的变化,IFDI对环境的冲击影响为负向,而OFDI对环境的冲击影响为正向。④区分劳动资源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之后,双向FDI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异质性效应。新时代下,厘清双向FDI与环境的关系对中国深化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制定“为我所用”的国际投资政策、协同“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