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8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文献通考·经籍考》作者的生平与全书的编制体例及内容,同时力求中肯地评价这一重要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2.
四部分类法之起源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列举并分析四部分类法起源的不同观点之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史料,认为四部分类法源于荀勖之《中经新簿》。  相似文献   
3.
影山草堂为独山莫友芝童年读书场所,后迁遵义成为藏书室,三迁南京(江宁),成为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友芝借以研治目录学、金石学和文字学,著述等身。其子孙迁往扬州,藏书被逐渐卖尽。  相似文献   
4.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连山易》中所隐含的许多观点都体现了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是炎帝时代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体现了炎帝时代的整体思维;天下和平是炎帝时代和谐社会的理想;仁与义成为炎帝时代调节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成为炎帝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对以后中国及世界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荆楚文化内容丰富,对荆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文化与教学的融合愈加密切。以具体学校的教学为对象,以"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以"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及"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为荆楚文化精髓,就荆楚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太平经》中的三音节同义并列复用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太平经》中大量存在的三音节同义并列复用现象,本分类予以介绍和说明,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秋瑾与会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女革命家。豪侠的英雄气概是她和会党的共同文化背景,狭隘的种族主义意识是她和会党的共同政治语言。秋瑾除了具有英雄主义的个人气质外,对于洪门会党内部的仪式规章也十分熟悉,早在1904年她在日本亲身加入有孙中山背景的洪门三合会后已经具有了军师身份,她是革命派从事国内会党工作的最佳人选之一。继陶成章、徐锡麟之后,秋瑾事实上担任了兴中会、光复会在浙江的会党工作总指挥。她在大通学堂主持工作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加设体育学堂,对会党人士实施军体训练;二是两次整合会党的力量。她为会党参加浙省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开了浙江辛亥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海经》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国《山海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简略地回顾了《山海经》研究的大致过程和所达到的学科水平;其次,对《山海经》研究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现阶段《山海经》研究的特征及其内容进行了阐发,对《山海经》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强调指出《:山海经》研究的终极成果,必将会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原本是泰代的中国地理志,因时代久远、文字难解,故被现代人误认为是世界地理志。从秦代中国的疆域入手,破译其有关文字,揭示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