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声训,仅仅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某一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最初的命名立意之义的一种训诂方式或训诂条例。声训产生与初步发展于周,秦时代,大盛于两汉,魏晋,唐代以后渐微而趋于消失。声训在《说文》中的运用不乏其例,但远未达到“什九”或“十居七八”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刘基在小学领域也颇有些建树,特别是训诂学上成就更大。散见于刘基散中探求词源,说明词和事物命名的理据及谴词造句理据的研究,已具语源学特色。散《菜窝说》用声训的方法,比较系统地探求了部分蔬菜的单名理据,大都可信。其他散对复名的理据探求更为可靠,其寻求理据的方式对目前的语言理据研究还有较高的价值。刘基《春秋明经》揭示的《春秋》的句法修辞理据,也颇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代声训,能够获得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文章通过对《白虎通义》声训的研究,探寻和发掘我国古代宗法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音乐、婚丧、阴阳五行说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汉代的“声训”、到宋代的“右文说”,再到清代的“因声求义”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就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括总结,从而理清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