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由来、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遂宁市2004年统计年鉴和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数据为依据,对遂宁市2004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遂宁市人均生态足迹1.495338 (hm~2/人),实际生态容量0.37102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1.124327(hm~2/人).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生态足迹法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将“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贯彻到生活领域,以实现艺术拯救生活的梦想一一审美救赎,但过分强调形式的表层生活艺术化以及消费文化的深刻影响却导致其审美救赎的失败。当今消费文化甚为流行,现代人也面临王尔德式的困境,生活艺术化实践出现表面化现象,在反思并剖析二者的同时,搜集现实生活中深层次生活艺术化的成功案例CCSweets和马灯部落进行实证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深层次生活艺术化方法,以实现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4.
陈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2,4(3):117-118
近年来,新闻改革正走向平民化趋势,而且正成为新闻改革的亮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本文从平民化新闻改革的背景说起,追溯了平民新闻的尝试和成功。本文重点就“广播新闻如何平民化”进行了思考,在传播思想、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时间、新闻语言等几个方面作了专门论述,并指出: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媚俗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经过极左路线束缚下20年的徘徊,在新时期30年里实现了空前的腾飞。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其中,历史剧更是繁荣发达,创作了一些经典之作,反映了当代中国比较宽松的人文环境和中国人不断扩大的思想空间。《宫廷画师郎世宁》不仅是1980年以来流行于中国的“郎世宁现象”的集中反映,也是综合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艺变革和发展的电视剧.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