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及时贤已推出的有关谢榛的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辑得《四溟山人全集》(重修赵府冰玉堂本)遗诗4首、遗诗句2则、遗诗话21条,发现诗话异较多22条。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创建自己的特色。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在环境、课程、管理、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初步建构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四明文学作为地方文学形态在浙东这古老土地上早已存在,虽几经起伏,但文学形态完备,时有创新。从审美角度观照,四明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形成了以“悲壮为美”、“清丽为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宋四明衣冠人物特盛,涌现了一大批官僚群体。这些官僚在致仕后纷纷结社,诸如五老会、八老会、六老会、尊老会等。这些社团数量多,影响大,往往是乡里交游网络中心,对乡里的社会生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影视剧《蜗居》中,塑造了一个既是成功男人、又是悲剧人物的亦正亦邪的市长秘书宋思明。做为江州市副市长秘书,宋思明与秘书学理论中关于秘书人员应该具备的职场形象、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以及职业道德4个方面颇为应和,从中见出宋思明成功和悲剧的根源,又开拓影视人物分析的新途径;同时,宋思明其名所喻的我“思”我才“明”的内涵也为当下职场人员提供了借鉴、启示和警示。  相似文献   
6.
论谢榛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榛诗模仿盛唐,得其格调而乏深情远韵;<四溟诗话>中有一些立论通达的条目,但落实为指导创作的理论则与诗歌的抒情特质相背;有些条目对诗歌规律和作家、作品分析确当,在明代诗话由创作技巧论向审美鉴赏论的转变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心学关学大体可归纳为: “良知之美”、“意动之美”、“知行之美”,其诗歌、散文以及戏曲理论能充分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的。明中期以降,四明诗歌、散文、戏曲因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社会“天崩地解”之际,四明作家表现出极高的“良知”品位,从而形成了四明文学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相似文献   
9.
四明文学批评的主要形态是诗论、文论、曲论,具有哲理性、时代性、现实性、实证性、批判性等诸多理论特征,表现出对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和革新。四明文学批评的主要精神与批评家的审美理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对四明文学乃至中国古典文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四明散文和戏曲在中国散文史、戏曲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四明小说的成就相时逊色:以“梁祝”爱情悲剧故事为标志的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四明文学的艺术精神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