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96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经济发展与人民福利的提高看作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其实,物质条件的改善只是促进福利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从经济增长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来看,只有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Organizations face increasing pressure to imple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ithin a variety of busines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Many perceived benefits surround AI, bu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repidation also exists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of AI to replace human employees and dehumanize work.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future of work in the age of AI are particularly salient in pre-adoption organizations, before employee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direct experience with AI. To cope with this potentially stressful situation, employees engage in cognitive appraisal processes based on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personal use of AI. These pre-adoptive appraisals of AI influence both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attitudes, which in turn trigger behavioral responses that influence an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leverage AI successfully. Our survey of 363 Taiwanese employees shows that perceptions of AI’s operational and cognitive capabiliti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attitudes toward AI, while concerns regarding AI have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affective attitude only. Interaction effects of employee knowledge and affective attitude are also observed. This work’s main contribution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mpirically-tested model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I on organizations from an employee perspective in the pre-adoption phase. These results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how organizations prepare for the arrival of this 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3.
文章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幸福主题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具体学科领域的研究概况,同时对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何思考,以期为幸福主题的后续研究作抛砖引玉之警示,激发更多创新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无疑给这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困难。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针,通过爱心式教学、智慧式教学、快乐式教学等营造教学的艺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接受相应的知识,以便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出政治课的功能,实现政治课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代表之一.海子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跃上介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层面之后,不仅确立了诗歌创作的风格,也注定了命运的路径和福祉指向.因而从审视命运的视野中,从与众多诗人的比照中,从生与死瞬间的转圜中,可以较深层次地了解海子的这首诗:叙述了"别处"才是海子命运的福祉.  相似文献   
6.
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教育的兴起正在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将教学活动转移到网络上,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带给我们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深入分析直至解决它们将网络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迷航”正是其中普遍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幸福之德育与德育之幸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人们在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物质与闲暇的同时,幸福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甚至更多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多了病态幸福的危机;德育必须反思自身,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科学地进行幸福的德育教育,使德育变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培养幸福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不管是在发展理念层面,还是在具体的发展战略实施层面,积极心理学的这些主张都对我国今天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城乡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相关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采用随机街访和定向抽样调查的方法,用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和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了赣州市18个县市的城乡老年人,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城镇、不同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老年疾病、经济来源、性别和邻里关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在履行公职过程中,其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而影响工作大局和广大民众的利益.精神状态是幸福指数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法治政府的构建,从而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幸福指数.着重从行政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的层面,分析公务员幸福指数的特点;分析当前影响公务员幸福指数的因素;以及探讨公务员幸福指数稳定增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