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1世纪到来,闻一多的事迹正从历史事件变为文化符号。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承继屈原为代表的古代理想人格,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爱国精神;一方面又力图求新、求变,推动社会变革,追求“明天会更好”的陌生理想。这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文明迎头撞击并纳入世界格局后不得不作出的艰难回应。闻一多不惜以死抗争的献身精神,把推动民族进步的努力变成了一种非凡的使命,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必将转化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新的资源和象征,从而连接了传统与现代,昨天与今天。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人书家文徵明是明代中叶崛起的古典派的先驱。在书法研究方面,他颇受复古文艺观的影响,上接晋唐传统书道,同时力戒明初以来时人书法的流弊,成为明代书坛的中坚。他尤以小楷闻名海内,其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变革元人软弱秀媚的习气,力求古朴苍劲,以传达魏晋小楷端庄流利、刚健婀娜的气韵。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1925年自美返华前致梁实秋函中所录一组旧诗,对于研究其新诗创作从《红烛》到《死水》的发展,亦即从当时流行的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对于了解他的以建立新诗格律为中心、为旨归的崭新诗学理论,以至对于今天研究新诗现状、思考新诗发展,都具有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楚辞》研究是全方位的。在文字校对、训释等基本工作上取得突出贡献的同时,在文本解读上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我们把这些研究归纳为四个层面:即基本层面(文字校勘补正)、现代理论运用层面、个人身份(学者、诗人、战士)层面、文学史家层面。这些层面无不昭示着闻一多独特的思维和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从事古籍整理的过程中,闻一多先生形成了自己的献整理观。他认为整理古代献必须完成“三项课题”:第一,说明背景;第二;诠释词义;第三,校正字。这三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他的主张阐明了古籍整理工作的重点及程序,有助于推动献学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冬青树》是蒋士铨花三天时间创造出的一部戏曲作品,整部戏人物重多,涉及的史料也纷繁复杂。他以自己苍劲的笔力再现了宋亡之际的一批忠贞爱国之士的英勇事迹,同时又夹杂了鞭挞之笔来表达对奸恶叛国之人的批判。戏中的主要人物文天祥出自于史实,而又完成于虚构,蒋士铨对他的描写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构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相似文献   
7.
在闻一多诗歌研究中存在着“阐释过度”的现象。从“重评文学史”的角度考察闻一多,其诗歌实践中存在的局限在于缺乏独立的价值建树、意象庸俗且晦涩、理论与创作脱节等。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体现了技法程式高度完备条件下的墨竹画艺术创作特征。中国人学画要从临摹入手,学画的过程既是熟悉作画套路的过程,也是建立记忆表象的过程。记忆表象的笔墨化意味着艺术家创作构思任务减轻和难度的降低,导致了创作意象的瞬间生成,而作画活动的程序化则降低了画家对艺术构思的依赖性。如此,画竹“胸无成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与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是晚唐商业圈中最醒目的一个文人,商业对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他的终极追求未被从商取代而仍然是入仕,但并不意味着他对商业没有梦想。他在商业问题上的矛盾,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在文人身上形成的一个解不开的结,而这个结则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因缺乏发达的商业文化的滋养而不可能产生成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贯穿闻一多思想始终的红线,体现了他在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现代性改造过程中独特的思考和焦虑;自由主义也是其一生的追求,二者于冲突中调适。他这种融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于一炉的思想向不仅与近代知识分子桴鼓相应,而且和大多数现代知识分子同轭共轨。在其文艺创作、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中有多维的思想趋向和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