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衡水湖湿地绿色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最完整、最稀有、最具代表性的淡水湖泊湿地.近年,衡水湖湿地进入可持续开发阶段,笔者通过对湿地的实地调查与历史资料统计,发现这种可持续开发模式的施行存在着众多障碍.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分析得出:衡水湖湿地存在人口密度高、水资源严峻、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阻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面积的改变,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方面。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治理与恢复应采取的政策、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对湿地的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可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对陕西黄河湿地水鸟进行了将近3年的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观察、拍摄照片、走访群众、查阅资料,发现陕西黄河湿地有水鸟7目15科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水鸟)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鸟)4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水鸟9种.在45种水鸟中有24种以鱼类为食,有10种水鸟在觅食其它食物的同时也觅食鱼类;研究发现水鸟觅食的是小型鱼类和体弱多病鱼类,且小杂鱼居多.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与实例分析;黄淮海地区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该文基本生态学的方法,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5个等级,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级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标准和相应级别。同时在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列出了各类型级别的需水量。以黄淮海地区作为案例,计算了该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强调了保证和维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同时以相关规划为依据,对该区未来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展示,包括典型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6.8×108m3,最优需水量平均为310×108m3.预测2010年、2030年和2050年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15.4×108m3-153.6×108m3,155.8×108m3-205.6×108m3和206.8×108m3-269.7×108m3。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肇东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发现脊椎动物272种,其中兽类6目11科31种,鸟类16目31科181种,两栖类2目4科9种,爬行类2目4科8种,鱼类4目9科41种,另有圆口纲2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8种。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炭(DOC1)、缓效性碳(DOC2)、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皖江流域湿地表层土壤DOC1、DOC2和稳定性碳含量介于0.96-8.49g·kg-1、0.62-6.14 g·kg-1、2.86-15.56 g·kg-1;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纳木错湿地资源评价及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纳木错地理坐标 3 0°3 0′N~ 3 0°5 6′N ,90°1 6′E~ 91°0 3′E ,面积 1 92 0km2 ,湖面海拔 471 8m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中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鱼类资源仅纳木错裸鲤 (Gymnocyprisnamensis)和异尾高原鳅 (Triplophysastewartii)两种 ,但每年的可持续鱼产量可达 2 0 0 0t左右。湖滨湿地是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其中黑颈鹤 (Grusnigricoll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赤麻鸭 (Tadornaferruginea)和斑头雁(Anserindicus)为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湿地公约》执行局提出的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 2组 8条标准中 ,纳木错至少符合其中 5个标准 ,从而确立了其作为国际重要湿地的地位。纳木错具有高度的自然性、稀有性、脆弱性和代表性。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 ,湖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已经或可能面临的的主要威胁有过牧、旅游、捕鱼和气候变化等 4个方面。纳木错湿地生境保护重点应放在东岸你亚曲 -卓的曲 -日阿曲河口沼泽湿地、扎西多半岛东侧泻湖区、湖心鸟岛和湖西入湖诸河河口沼泽 ;草地保护主要手段有开展宣教活动、完善草、畜承包责任制和建立高效低耗畜牧业生产模式等 ;此外在流域水平上保护湿地和鼓励社区参与也是纳木错湿地保护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特征与区域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杨帆  朱晓东 《资源科学》2006,28(3):108-113
运用资源环境“压力-响应”模型分析江苏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的作用过程,包括湿地围垦压力、海岸环境灾害压力等,以及海岸区域对这些环境压力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规范人类土地利用等扰动行为、制定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对上述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包括湿地围垦速度超过其淤长速度,导致丹顶鹤等栖息地面积急剧下降,分布数量强烈波动;湿地水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海岸区域环境灾害响应已成为制约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区域内5条河流的入海河口水质处于地面水IV类,仍处于恶化趋势。“环境压力-区域响应”及其相互作用其特征与机制研究是模型运行和政策设计的基础,在海岸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决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升金湖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剖面沉积物柱状样以5厘米级间距采样,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ICP数据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解析,以获取现代沉积记录及其与流域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代表性;聚类分析将元素按造岩、迁移累积型、强烈迁移型元素归为三类;大多数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