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本文从汉字历史发展的角度浅析了《说文解字》的前十则省声字,从中可以看出省声不是一种造字的方法而是一种用字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说文解字》对省声字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待《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时要采取谨慎态度,在具体分析其形声字时,要采取历时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许地山第一本小说集《缀网劳蛛》中几个凄婉动人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他对危难的祖国和苦难中的人民的深沉真挚之情,以及他的创作才华和当时复杂矛盾的思想,使我们对这位被茅盾称为"独树一帜"的作家及其作品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徐玑诗略论     
永嘉四灵是宋诗的重要流派。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但其作品不被论者看好,评价偏低。通过具体举证和分析,徐玑在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五言古体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行旅诗情景开朗不作凄苦音,尤为一大特色,值得称誉。故其诗不容贬低。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被前人评为"奇人""奇书",然而对"奇人""奇书"形成的深层心理原因在学界尚无深入研究。笔者根据《好奇心理学》理论,对旅游动机"好奇心"中的"旅游好奇心"的概念作了新的阐发,并结合《徐霞客游记》,探索徐霞客旅游好奇心的产生、实现及其领域的拓展过程。认为"奇人""奇书"的来源,即其深层心理原因在于奇心,亦即他的旅游好奇心。徐霞客的旅游好奇心,是属于积极的好奇心,它启示我们:在人们的旅游实践和旅游管理中对游客积极正常的好奇心要尊重、保护和满足,提倡文明旅游、高尚旅游,同时要避免和劝阻游客消极有害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5.
徐言于和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作家,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作品中共同关注的主题是人性,《鬼恋》和《倾城之恋》两个不同风格的爱情故事,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前者传达着徐哥不灭的对真的美的人性的追求,在后篇看到了张爱玲笔下人物的残缺美,人性中恶的东西遮蔽了他们的灵魂。他们还有着对生命的渺小,生存困惑,荒诞的形而上的思考。他们在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弥补了文学价值的缺失,显示了与世界文学思潮的现代性接轨。  相似文献   
6.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即必须把译者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研究当时的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是怎样约束译者的行动的,从而给予译者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徐英超是"体质教育思想"的首创者,这一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度剖析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旨在呈现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与内在逻辑,并挖掘体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认为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成因在于反思体育的概念,内在逻辑包含3个方面:体育教学的视点应从技术传习回归身体教育,实证调研是揭示与掌握体质变化规律的关键,良好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是促进体质健康的外部保障。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正视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之关系;参考体测结果调整体育教学方向;建构面向生活的体育健康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写作学、语言学、美学理论 ,从材料组织、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三个方面对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的写作艺术作了深入探究 ,并对其在语言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晚明的徐渭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开天辟地的创新性人物,他的书画是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与小环境中形成的,历代的研究者往往多从结果中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内在原因。本文简述了徐渭书画转型性特征,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形式转型的各种动力因素所在,认为哲学上的心学转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杜佑《通典》始.至刘锦藻撰成《清朝续文献通考》,从上古至清末的各种典章制度基本上都包罗在内了,合称为“十通”。《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编撰,可谓是集大成之作,有着多方面的史料价值,特别是新增的“四考”更是本书内容上和体例上所具有的创造性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