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是一种自我—他人的归因偏差现象,它一直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记录和研究。纵观行动者—观察者偏差的研究脉络,Malle提出了一个研究新概念——意向性概念,尝试从全新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并对行动者—观察者偏差这一老问题进行了充实和修订。另外也还有研究者将行动者—观察者偏差研究的外延进行了拓展。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影响意图性判断是指人们将负性副作用判断为有意的情况显著多于对正性副作用的判断,也称副作用效应。但过去的研究忽略了是否存在观察者和行为者偏差。本研究采用两种副作用情景,考察了作为观察者,个人对他人副作用的意图性判断和作为行为者,个人对自己副作用的意图性判断。结果发现在观察者条件下出现副作用效应,而在行为者条件下,副作用效应并不存在。说明行为角度在考察道德影响意图性判断的研究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