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是指恋歌以及和婚姻爱情生活相关的诗篇。在此主要以《诗经》中描写男女相思爱慕、征夫思妇情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中描写的时空距离为切入点,试图对此类诗歌的创作动因、抒情艺术方式以及抒情艺术特征等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同性朋友之间的爱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男女之爱与同性之爱纠缠不清,总体表现为同性精神之爱、对爱友的敬爱与痴迷、肉欲之爱、出于爱的谅解及诗人对自身美德的热爱。爱的内涵在十四行诗中的演变,反映了莎士比亚进步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3.
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文学中塑造女性人物成长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试图从对美国梦的追求和主人公追寻自我的成长之旅等方面分析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的爱情诗意义隐晦,题旨深藏不露。但通过深人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些诗婉转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感受以及他既强烈渴望又害怕表露的欲语还休的心态。诗歌真切记录了他的一段心路历程,昭示了一颗敏感、纤弱、纯洁而痛苦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言的忌讳、崇拜和谐音的关系密切.利用谐音表意形式可以具体反映汉民族趋吉避凶的文化内涵.谐音禁忌与谐音崇拜的产生有汉语本身的原因,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相关.  相似文献   
6.
祁见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1):44-47,59
田同之论诗"笃信谨守乃在新城王公"《沈德潜语》.他的论诗专著《西圃诗说》明确表述了心折神韵的美学祈尚,对兴会、根柢等创作论命题深入阐释,对含蓄蕴藉的审美标准集中解读,对宗唐、宗宋的核心问题反复辨析,成为王士祯神韵说的热情鼓扬者.  相似文献   
7.
《全相平话三国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物塑造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张飞形象的塑造上。原因在于:关羽崇拜的影响;不同作者审美取向的差异;不同艺术形式叙述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具体论述了流亡北朝的江南士人在南朝文化北传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而南方文化的北传 ,不仅推动了北朝汉化过程 ,而且对消弥南北地域隔阂和对立 ,促成新一轮南北统一都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熹好琴,精于乐律,著有数量不少的谈论音乐文章,其提倡雅乐的思想具有崇古性,其提出创办音乐学校、培养精通音乐的专门人才的思想又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承认的形式以及教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