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既往理解之不足.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把握,指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成长过程必然经历自然天趣与文化规束两个阶段、二者共同参与塑造生命形象的寓言写照.  相似文献   
2.
李煜善于运用"春水"、"春草"等意象比况家国之愁,离别之恨,感人至深。北宋词坛的一些大家如欧阳修、柳永、秦观等人曾沿用其以"水"、"草"等物象喻愁绪,在继承的基础上别有新创,并各具意境。李煜对北宋词的影响,不但体现在具体词句的创作上,还体现在对词的意境的营造方面,以真情写真景,自成高格。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地洞》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空间设置、对话关系体现以及寓言与象征的选择,论析卡夫卡与海明威在大相径庭的叙事表达之下掩藏的暗合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庄子寓言很注重修辞,手法多样,本文通过对其中的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对偶以及词语、篇章笔法等方面的修辞技巧的分析,展示其修辞艺术的风采,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对深刻哲理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学者的阐释与争论中展现的本雅明形象具有别样的意味,研究兴趣的侧重显示出中国文化语境的特征。经西方学者一再阐释后的本雅明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研究者更多是借本雅明理论阐述中国的文化问题而不是热切地探究本雅明的本真形象。无限阐释的寓言文本指向深刻的现代忧虑,忧虑聚焦于引起现代人深刻思索的技术。人们在对本雅明“技术”概念的无限阐释中寻找支持自身论点的依据,努力在本雅明的著述中寻求启迪。每一视域中的正题与反题都指向挥抹不去的现代忧虑。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镜花缘》是李汝珍的自寓性小说。它题材复杂,但始终贯注着乾嘉汉学通经致用的理想,忠义、功名和超然出世的自由之间的冲突及选择———既守忠义,却以功名优先,即使看破红尘,仍心系功名;功名已内化为人生的终极性价值。这是因为通经能否致用,取决于能否获取功名以用世,但功名却取决于帝王好恶和命运,排斥了学问才艺的主体性和独立价值,犹如镜花水月。这是《镜花缘》的人生觉悟和主题,但从胡适和鲁迅开始都没有注意这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是一部颇具讽喻内蕴的小说。小说以文学化的方式针对实用主义哲学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构想进行了富有批判性的揭示与质疑。小说的故事本身、小说的标题设置、小说的结尾都包含着丰富的讽喻色彩。  相似文献   
8.
电影《钢的琴》在2011年获得普遍好评,其折射出的社会、政治、文化内容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围绕推动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造钢琴"和"两根烟囱",分析影片中暗含的对工人阶级主体意识、新自由主义改革及时代状况进行思考的寓言指向。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探讨了《蝇王》一书的艺术特色和作品的思想意义。从《蝇王》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中,来认识《蝇王》所具有的独特的寓言性、象征性,以及它所揭示的人性恶,有助于人们对人性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英语谚语从字面看表达的是日常生活现象,但往往具有深层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翻阅英语谚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英语谚语通过修辞手法来实现了"包装",在音、形两个层面上都独具特色,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通常情况下,英语谚语惯用拟人、典故、重复、首韵、讽喻等修辞手法。接下来,本文将对于英语谚语中的这些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