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曹雪芹如何直接继承诗经四字对偶句传统,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和刻画意境,使小说具有诗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英语论述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和比较 ,以及使用这种修辞方法给文章所增添的效果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对偶和对照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方式,但在英语和汉语中又不尽相同。在英语里,对偶和对照可由主语、谓语、表语、宾语、介词宾语、状语、定语从句、短语等九种方式构成。恰当地运用对偶和对照,可以增添语气的鲜明性,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领袖之一。本文从他创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创作形式与内容以及对前人散文遗产全面而富有创造性的继承和革新等方面,论述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鼎足对是元散曲的一种独特对仗形式,是元人小令中在“量”与“质”两方面都居绝对首位的对仗。它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体式:篇首鼎足对、篇尾鼎足对、首尾鼎足对、叠字鼎足对、一字豆鼎足对、特殊鼎足对等。鼎足对在元散曲中的繁荣,显示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互动整合的现象,是对二元对仗思维的一种突破,也是元散曲“曲不厌巧”艺术特色的显现,但运用不当,则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拒斥二元对立、否认意义的确定性是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解构,对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不是那种传统概念中的二元对立、一元中心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即-它们都是翻译的本质属性,并非谁更优于谁。在解除该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应建构二者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而追求创作的自由,因此他的格律诗历来备受诗评家的争议。本文从诗词格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李白格律诗的一些特点,并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反义词,表达相反、相对的概念,乃缘于事物与行为及属性等原本相反、相对,其广泛存在于历代文献。由商殷至后世,在汉语发展中,反义词逐渐演变、丰富。研究甲骨刻辞的反义词,溯源寻流,可探索语言表现手段演化之一隅,并窥见人们认识水平进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西方的中道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中国人和西方人殊途同轨的思想结晶。中国与西方对中道思想内涵均有各自的界定和阐述;中西中道观的共同点在于建构中道理论的目的、标明其伦理意义上,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工具之一;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探索达到中道的方法、途径上的差别和它在各自地域对后世起作用的程度的差异。中道思想的积极作用是价值的主流,消极作用是支流,对其应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