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150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103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偏重道德理性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的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和教师主导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就武汉体育学院加强学科建设 ,力促体育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进行了论述。着重分析了学院学科建设的优势、特色、现状、意义及大力发展高层次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作为国民终身体育基础阶段的学校体育阶段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对国民终身体育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归纳了一些对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参考意义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健身育人"为目标,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学制、教材、教法、教学形式以及场地设施等系列问题展开了研讨,尤其对意识性、现代性健身教育、健身技能与运动教学的有机结合、科学渗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郭艳  方良 《高教论坛》2006,(1):143-145
本文以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英语课程的复合型管理为理念,对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现行的专业英语课程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英语复合型管理的概念及途径进行论述,进一步阐明在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英语课程复合型管理的意义,以期达到对高级技工学校外语课程的全面构建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目前,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试行经验均未成熟,普遍存在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内涵等认识不够清楚的问题。本文依托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背景,通过对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三种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初步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揭示了其内涵。相关成果可以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渤海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民族因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句丽文化特别是中原先进文化的强烈影响、契丹贵族发动的营州之乱、黑水靺鞨扩张势头的受挫、后突厥汗国崛起后对辽西走廊交通的控制,为渤海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外语扎实、具备较强翻译能力的实用复合型翻译人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只靠规模有限的英语专业来培养翻译人才,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这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契机。大学英语设置翻译课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文科教育,是培养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决定着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前途和命运。加强文科教育,适应了日益明显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综合的趋势,有利于形成适应科学、工业和文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和造就能够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raising concern that anxiet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theory has insufficiently catered for motoric issues during, primarily, closed and self-paced skill execution (e.g., long jump and javelin throw). Following a review of current theory, we address the under-consideration of motoric issues by extend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put forward by Cheng, Hardy, and Markland (2009) (‘Toward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performance anxiety: Rationale and initial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0, 271–278). This fourth dimension, termed skill establishment, comprises the level and consistency of movement automaticity together with a performer's confidence in this specific process, as providing a degree of robustness against negative anxiety effects. To exemplify this motoric influence, we then offer insight regarding current theories’ misrepresentation that a self-focus of attention toward an already well-learned skill always leads to a negative performance effect. In doing so, we draw upon applied literatur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f-foci and suggest that on what and how a performer directs their attention is crucial to the interaction with skill establishment and, therefore, performance. Finally, implications for skill acquisition research are provided. Accordingly, we suggest a positive potential flow from applied/translational to fundamental/theory-generating research in sport which can serve to freshen and usefully redirect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long-considered but still insufficiently understood conce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