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嗜水气单胞菌外分泌物的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菌分泌物有溶血性、细胞毒性和肠毒素毒性,毒性实验证实嗜水气单胞菌外分泌物对小白鼠和中华鳖有较高的致死毒性.层析纯化得到的1种蛋白质有上述3种毒性和致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可溶性表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受体拮抗剂。方法:首先确定SEB受体桔抗剂的基因序列,然后用含有SEB受体桔抗剂的基因序列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获得蛋白,产物经GST柱纯化后,利用ELISA检测其与SEB的结合能力并进行其体内外药效学实验。结果:该质粒成功转化为可溶性表达,ELISA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SEB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对SEB受体拮抗剂GST可溶性表达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Heat-labile enterotoxin(LT) and cholera toxin(CT) are highly homologous (82 % at the amino acid level), they are the causative factors of travelers diarrhea and cholera respectively[1]. When co-stimulating the surface of the mucosal with antigens, these toxins induce significantly immunological reaction [2]. Because of this character, LT and CT are widely used as mucosal adjuvants in non-human animal models. But the high toxicity and allergenicity caused by IgE antibody (Ab) responded to b…  相似文献   
4.
超抗原—SE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行豪  王毅 《科技通报》2001,17(2):62-66
综述了SE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以及近年来的少量临床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SE)是一种外源性超级抗原,仅需微量即能高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促使其产生大是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毒,提高机体总体细胞免疫水平,使之获得抗肿瘤的有力,体外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SE能够产生强大的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效应,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剂,目前已开始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及对肿瘤病人在进行放化疗时保护机体白细胞降低以及防止其它毒副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蜡状芽孢杆菌系无荚膜的革兰氏阳性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致病性菌株能产生呕吐毒素和肠毒素,临床上可分为致呕吐型和腹泻型。研究病原性蜡状芽孢杆菌的致病机理,有助于了解其致病途径,从而改进和完善检测方法和诊治途径。通过综述蜡状芽孢杆菌几种毒素的致病机理,整理了一套蜡状芽孢杆菌致病毒株的鉴定检测技术方法:用鉴定平板等传统的鉴定方法将蜡状芽孢杆菌检出,应用先进的PCR和免疫方法检测毒素基因及毒蛋白,通过荧光多重PCR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等,以期加强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些影响双醛化被动血凝法检测霍乱肠毒素(CT)的因素。通过试验认为红细胞的固定方法、致敏的pH、致敏物的浓度、以及致敏红细胞的浓度均对血凝有影响.用纯化抗CT-PcAb(McAb)致敏双醛化羊红细胞作反向被动血凝,可以测出每毫升含24ngCT.致敏红细胞于4C保存3个月其血凝滴度无明显变化,纯化抗体在4C保存4个月,致敏效果未见下降。对二种致敏方法进行比较,铬-免疫球蛋白-鞣酸法和Hollinger法检测CT敏感性一致,未经纯化的抗体致敏红细胞,效果较差,不直使用。抗CT-PcAb(McAb)致敏羊血球对CT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醋酸钠-抗生素分离法对超市牛奶样品进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分离,获得2株Bt菌株,分别命名为BtBRC-LJ1和BtBRC-LJ2。利用PCR方法对BtBRC-LJ1和BtBRC-LJ2菌株hblD和nheC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个菌株均含有这两种肠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