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51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55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讨论和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体育投资行为动机和体育投资过程中常见的行为偏差。主要结论 :政府体育投资的主要动机是 ,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公共需要 ;维护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大众参与体育的机会相对均等以及确保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体育投资行为偏差是 ,社会功利性过强 ;投资稳定性不够以及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纠正体育投资行为偏差的措施是 ,加强体育投资的立法 ;提高体育投资的透明度 ;完善体育投资管理体制和加强社会监督等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的功能对于“特殊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开展“特殊学生”的体育课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从“特殊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出发,分析了开展“特殊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媒介体育信息需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证实了我国不同性别大学生有多种媒介接触动机,并且对每种媒介的动机有所不同.并充分证实了大学生媒介接触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媒介教育和传播工作者工作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学生的心理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作风、意志品质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以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华东地区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老年人的体育需要出发 ,对我国华东地区七个城市的 5 85名 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面谈或问卷调查 ,旨在探索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结构及内部特征 ,为控制与预测老年人体育行业 ,推进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高校学生健美需求和健美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10所高校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的健美需求与健美教学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省大学生的形体健美意识较强,但高校健美教学开展的情况与大学生的健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健美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军事体能探索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本首次提出了现代军事体能是融体力、脑力、心力(心理)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人的体能需求,并初步搭建了基础体能、专业体能、综合体能的现代军事体能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政府门户网站的因素出发,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政府门户网站的决定性因素,认为要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必须遵循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原则。最后,从功能定位方面探讨了网站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本依据,提出公众信息需求的形成模型,进而对信息需求满足的模式进行了描述。最后,文章以新浪网的信息服务战略和特点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need satisfactions at school and their relations to mental health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in Chines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 accelerated longitudinal design was used with a sample of three cohorts (grade 3, grade 4, and grade 5) (N = 1070, 45.8% female; Mage = 9.44, SD = 0.97) on four occasions at 6-month intervals. Parallel process 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s revealed five heterogeneous patterns (i.e., Congruent-moderate; Congruent-high; Congruent-low; Congruent-decreasing; Low-autonomy, High-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all of which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ime-varying mental health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indicator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ubgroup differences and possible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of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s and the need for universal screening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s at school and implementing more sophisticated interventions tailored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evant subgroups to promote optimal mental health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