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松林 《兰台世界》2020,(5):125-126
经过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以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将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至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之时,东北百分之九十七的土地已经解放,辽宁省的解放区也在不断扩大,东北全境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在党中央、东北局及辽宁省委的领导下,辽宁军民一方面准备与国民党军队决一死战,另一方面投入到新解放区的巩固和建设之中。当时,辽宁地区除进行土地改革、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外,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剿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焦代初期,我国在经济调整之前,有一段宽松的政治环境:党内外民主生活有所恢复,政治关系、文艺政策有所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有所落实,阶级斗争扩大化有所缓解,个人崇拜有所收敛,平反一部分错案。后来因为个人专断的原因,致使这次宽松的政治生活中断,经济发展和政治调整没有同步进行,出现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冲突,终于引发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夕,百业待兴。经济建设成为执政党的新问题,党的干部尚不熟悉经济工作,更不会经商。刘少奇通过对天津等地的实地考察,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指导原则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培养党的经济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私人资本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主张,至今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通过对孙良绝命诗四个不同本的具体解读,论述了不同本在历时性接受中发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变异发生的时间次序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夕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不纯洁问题,紧靠如何实现党从局部执政转向全国执政的主题,把党的纯洁性建设上升为党在执政前夕的基础性任务,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不纯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保持党思想、作风、队伍纯洁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实现全国执政具有奠基与导航价值,而且对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1935年至1937年全面抗战从酝酿到爆发期间,一批外国记者首次深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实地采访,毛泽东高度重视他们的到访并与他们展开深入交谈。双方的谈话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外交往思想中对内动员与对外宣传相结合、争取外援与独立自主相并重、争取欧美与联合苏联相同步、倡议国际联合与抵制个别孤立相统一等基本特征。通过外国记者对这些特征的报道不仅有力宣传了中国抗战,而且对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同情与支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前公共舆论空间中的“文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文学革命是如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由《申报》对文学革命的若干报道观之,文学革命在1918年的下半年才开始引起世人的部分关注。提倡文学革命的《新青年》,机缘巧合地被陈独秀带入到了受舆论瞩目的、处于改革前沿的北京大学之中;并且随着《新青年》同人的身份整体性地笼罩上北京大学的光环,在蔡元培革新北京大学的举措陆续传出谣言之时,《新青年》的社会认知度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在人际间的口耳相传与印刷媒体的正反两方面的反应以及《新青年》同人的主动出击的综合作用下,1918年末之时,文学革命声势日隆,逐渐成为公共舆论中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外经济学界的最新认识,有理由认为买办是中国最早具有近代属性的新式商人。19世纪后期产生的商务英语教育和以买办为代表的新式商人在商业实践中所受的社会教育,标志着近代商业教育进入萌芽时期。20世纪初,近代商业学校教育是以商业社会教育为主要形式、以买办等新式商人商务英语教育为重要内容、以商业实践为主要课堂。中国商业近代化,急切催生和呼唤专业化的商业学校教育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英雄英雌”是联袂彰显于辛亥革命前夕有关婚恋的新知识谱系的。“志士”唤“女杰”,“英雄”配“英雌”自是荸命需要,亦是情爱妙事,所以激进文人在诗文中勾画出了富有时代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爱情理想:“娶妻当娶苏菲亚,嫁夫当嫁玛志尼。”并且,“英雄英雌”的婚恋意识为其后的中国现代革命所承续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