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2.
以女性社会性别角色为切入点,运用权力话语理论,解读19世纪英国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文化下的创作是不断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反抗男性话语霸权和推崇女性独立意识的矛盾过程。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4.
母爱的虚像——读高桥多佳子的《相似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桥多佳子是日本现代女性小说家,其作品对女性特有的感情偏执、意见分歧等进行了细致得描写和深入得思索。中篇小说《相似形》描写了一幅与传统母爱形象相背离的图画——“母亲厌恶女儿”,通过对母亲心理的细微刻画及其心理根源的探究,作者最终借文中人物之口对传统母爱图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论文将对作者文中描述的母女图画进行解读,寻找母亲憎恨女儿的心理根源,最终探索隐藏其中的“母爱”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5.
四部描写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欧美传记影片,重申了社会给予的尊重与自由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并展现才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主题。然而,在女性生存环境有所改善的今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继续导致女性生活的缺憾,甚至是不幸?如果有,也许它并不仅仅是女性特有的,而是一种超越性别的、作为"人"的难逃的生存的局限和悲凉。  相似文献   
6.
杨一笔 《高教论坛》2003,(1):91-93,98
本文认为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竞争挑战的高素质的专门艺术人才,专业艺术教育应重品德,重基础,重学养,重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代表 ,陈染和林白在小说的话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革新 ,采用了独语的方式。独语既指向女性创作者本人基于个人的性别体验 ,面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又指向作品中女性人物面对小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创作者本人的内心表达有时是嵌进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表达的 ,有时又是游离的。究其原因 ,则一方面是源于女性与世俗层面对话的艰难 ;另外 ,也是最根本的 ,是由于哲学层面上女性神性与精神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和苏青的创作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关注女性的附庸地位,审视女性的奴性心理以及批判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实现了对"五四"女性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大陆的时光,基本上都是在租界度过的。租界文化不仅是张爱玲的成长背景,更奠定了她的文化背景。在对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新旧思想冲突的感悟中,张爱玲形成一种上海人特有的眼光,这种眼光在她的作品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商业化的创作理念、世俗苍凉的审美体验和清醒务实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女性写作的“三突出”特征:文本叙事在所有故事人物中突出女性人物,在女性人物中突出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突出作家自身的经验和趣味。“三突出”导致女性写作的重复雷同,表现为另类人物的模式化、叙述声音的单一化。这些特征强化了作家个人的特权而与女性主义宗旨相悖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