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当代网络诗歌蔚为壮观,创作上除继承了网络出现之前的中外传统诗歌的经验,在题材选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风格色彩等等艺术构思方面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既更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更注重下意识的挖掘,更强调表现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方法可以确认《九歌·少司命》主角的月亮女神身份。“娥奔月”系由语言疾病导致的假神话 ,其背景则是女神在神话、文化中的地位失落  相似文献   
3.
神话作为先民想象的产物,成为后代作家创作的素材,不同时代的作家都在进行着重写。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对奔月神话产生了祛魅型重写神话、解释型重写神话和创造型重写神话三种类型。重写文本不仅富于反讽结构张力,本身也成了被重写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小型女性雕像广泛发现于旧石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欧洲和西亚各地。自19世纪末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将这些以圆腹和丰胸为特征的女像解释为孕妇形象,并进一步推断在许多区域、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中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史前人类普遍信仰一位女神,也叫大母神,司掌生殖与丰产。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于欧洲、美国等地兴起的“女性运动”中达到顶峰。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对这种理论提出置疑。文章拟对“女神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的考古学批评作一回顾,并奢望该文能够为国内同人在作相关研究时提供基本的理论素材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骊山老母原是道教中的女仙 ,在古代小说中其身份和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她从早期的女妖形象逐渐成为令人尊敬的女仙 ,特别是在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中 ,她不仅关心女英雄的事业 ,还特别关心她们的婚姻。这一形象的出现 ,曲折地反映了清代妇女对自由生活和自由婚姻的向往。同时 ,骊山老母对自择婚姻行为的支持 ,实际上也是对传统的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抗  相似文献   
7.
"双性同体"女性主义强调理想的性别关系是双性因素的和谐共存,中国女神的神格特征和女神权力构建下的和谐理想的社会模式,为女性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原型模式。本文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及大母神的神格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的神话源头和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8.
《九歌·山鬼》研究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鬼》研究中的“巫山神女”说、“人鬼‘恋情”’说,作了较系统的考察和批评;从“巫风”祭祀的迎神特点,对《山鬼》的人称所指及神灵有无降临祭坛,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并运用“望祀”礼俗,为解释“山鬼”为何不临祭坛,提出了可供思考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批评中,人们大都将海明威的早期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主人公勃瑞特的性格特征概之以女巫或妓女。如果从一个新视角对其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勃瑞特以关爱的圣母美德昭示着人们,将其性格定位以女神更为合适,更有利于读者深层次认识该小说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