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以后,“朦胧诗人”逐渐引退,“朦胧诗”的单向度写作已经不再为更年轻诗人所满足。随着国人艺术观念的解放,诗歌写作风格也日趋多样。以时间为标志的“第三代”、“70后”、“中间代”、“80后”和以作品价值取向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下半身”等命名相继出现;各种写作潮流之间分野日益明显,并引发多次论争;民刊的日益兴盛与互联网的出现,使诗歌写作和发表打破了以前官办刊物的垄断地位。这一切,使近20年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诗的语言多是隐喻语言,于坚却利用“口语化”等多种修辞手段,拒绝隐喻,以对“存在”作最大限度的敞亮。其意在反叛“朦胧诗”的诗歌艺术,凸显后现代主义精神和平民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数个城市健身群众和有关人员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到,雾霾天气时全民健身运动绝大多数人停止了,少部分人还在进行,其中一部分人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性和所要采取的运动措施缺乏认识潜伏着危机。研究分析得出:雾霾天气下全民健身需要推行新的运动模式,需要建立专门机构,需要发挥全社会力量以确保全民健身的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4.
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描摹生活、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诗歌意象意境的多义与朦胧。李商隐生活时代的灰暗,让他在尴尬中不断追求自我,探索诗歌的真谛,诞生出延绵不绝的艺术创造力,并使诗人常用病态的手法来绘画一幅幅诗歌景象。  相似文献   
5.
鲍怡菁 《科教文汇》2012,(35):81-81,85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同一个文学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品味出不同的情感.同样,同一个作品,在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阅历之后,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本文就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主题再探讨为例,旨在告诉人们,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和品味,并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对人生价值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隐秀”论,强调“隐”与“秀”的契合和“余味曲包”。他在论述艺术创造时,又十分重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交融,强调:虚静”和“窥意象而运行”。这些观点已符合意境的审美规范和创作原则,本认为:意境论当产生于《心雕龙》,“隐秀”便是意境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7.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分支语言类别,具有显著特点:语篇结构高度程式化,句类选择仅限于陈述句和祈使句,表述风格适度概括并运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9.
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些诗和当时一些格调低下的艳情诗不同,写得形象美丽,蕴藉含蓄,富有朦胧美。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朦胧诗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诗潮,它在国内外诗坛均产生颇大反响。对朦胧诗和后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缘由及其美学特征,还有一些代表诗人、代表诗,以及对当时某些诗评家不确当的批评,诸如“朦胧诗表现‘小我’即‘自我’”、“朦胧诗看不懂”等,应恰当评价。朦胧诗和后朦胧诗既注意吸收古典诗和民歌的优点,又借鉴了现代诗的长处,为探索建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新诗积累了经验,使新诗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