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化的角度论邪教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邪教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具有文化的性质。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邪教的越轨性、封闭性、时代性与民族性,并揭示其存在并产生危害的深层次原因,能为反邪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法律控制是明代打击邪教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明朝国家大典《大明律》及修订的条例的"礼律"、"刑律"等篇目中,有着惩治邪教的多款法律规范。而且,明代皇帝还通过颁发敕令、谕旨等特别规范,加重对邪教的打击力度。从而形成了以《大明律》为基础,各种法律形式加以补充、完善的关于惩治邪教的严密的法律网络。  相似文献   
3.
李贽在麻城期间,与一大批麻城人物交游往来,谈学论道,在思想及学术上互通有无,对相互问的学术成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戊戌维新时期,在湖南的开明官绅支持下,维新派开办南学会作为宣传救亡维新思想的阵地。通过学会讲学活动,维新派提倡“文明排外”,开展“学战”,倡明“素王改制”思想,以期于拯救危亡,启蒙大众,推进维新变法。讲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维新活动。  相似文献   
5.
当前,邪教组织在我国活动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是向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渗透,呈现出诡秘化和低龄化的倾向。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和反邪教立场教育,辩析宗教与邪教的关系,揭露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开展高校防范与处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教育,这是我国高校反邪教育任务的重点。从形势和任务来看,我国高校防范和处理邪教的工作也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大逆不道罪作为触犯皇权、危及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犯罪之一 ,在曹魏时期同秦汉一样 ,是经常株及妇女的。但在曹魏时期 ,无论这一罪名的内涵还是株及妇女的范围 ,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而且对妇女的株连也呈现出一种渐趋宽松的趋势。上述变化既与曹魏政治形势有关 ,也体现出魏律维护地主阶级意志特别是当权者利益的阶级本质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在西欧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它在多数情况下进行秘密活动,又因为缺少一手资料,宗教裁判所内情至今不十分明了。本文在比较详细介绍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后,对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确立了其在西欧社会中的合法地位,并且在基督教内部产生了教派斗争。自诩为正统的罗马教会把所有不服从其统治的反对派都称之为“异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异端所指代的内容不同,教会对待异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有关“惩罚异端”的神学理论,世俗政权与教会联手对异端进行打压,异端运动与基督教正统之间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异端运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它与经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异端运动虽斗争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对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威胁,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贽,一个传统思想维度下走出来的"异端",他的新异思想来得过于迅猛,没有给旧观念一个缓冲准备,因而其不被世人所接受是必然的。然而,纵观其论点,不难发现,他的理论本身也带有某些矛盾之处。诸如他对儒学的批判与赞同共举,对孔子的尊与不尊并行等等。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其产生之初也不会呈现出极尽完备的状态。李贽的矛盾思想也正是新兴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蛾扑火。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李贽的"矛"与"盾"的思想也为后世新型思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轮功邪教的本质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轮功已具备了邪教特点,“宣扬”“末世论”,从“造神”到“尊神”,借宣扬“真善忍”进行精神控制,实现其政治野心;敛财、发不义财。鼓动破坏现有社会秩序,搅动人心,不断掀起事端,在社会上已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并与国外反华分子勾结,大打“人权论”的牌,攻击中国。为防范邪教危害社会,对邪教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