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1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大学建筑学专业有两个立足点:其一是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气息,其二是地方院校建筑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建筑教育应该同本地具体的区域经济、历史文脉、生态环境相结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研究并促进乡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和谐,引导学生探求一种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野中的“三农”问题(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横亘在我们心中,拂之而不能去。用社会学视野观察之,是想让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倾听它的声响"。本期论坛主要讨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组合竞选"谁与之争峰以及影响农民职业流动的因素。陆学艺教授认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格局。郭书田研究员认为,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在十四个方面予以改革;石山老先生认为,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辛秋水研究员认为,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组合竞选制"模式具有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春芬博士则在全面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民职业流动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思想性是近年来新闻界关注的一个议题。笔者从历史、宏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去论证新闻作品思想性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从而证实了新闻思想性形成的几个重要条件和基础,使新闻作品的思想性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概念与功能的历史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职业伴随着劳动分工而产生,职业教育则是近代大机器工业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以不同的名称表述,赋予不同的功能."五四"时期职业教育的多元共生,反映出人们对职业教育概念、功能的不同认识,这也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跨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虽然存在着诸多的方法,但解读者对它最终的解读意见却不外乎三种:一种是以求真为旨归的历史意见,一种是以顺应政治需要和社会思潮为旨归的时代意见,一种是以指向解读者的内心为旨归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
城市历史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适当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游憩业的发展是新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为历史街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上海市新天地、多伦路、衡山路三个历史街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对三个街区的历史形成背景、利用模式、经营方式、使用者行为特征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得出历史街区游憩利用的一般性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社会历史观已经具有了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直觉认识。亚里士多德历史进步的发展感体现在他的社会起源学说中,建立在“形式质料说”和“目的论”之上。  相似文献   
9.
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受到语境的影响与制约。语境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特征。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保护除要求对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及街巷和历史文化见证物等进行修缮外,更倡导对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界始终侧重于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其社会及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更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并采用创新及完善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