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mplex issues is often confounded by the presence of simplistic mental models that are held by students. These simplistic models...  相似文献   
2.
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翻译存在着等值的限度。中西文化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词汇、语言结构、典故无法对等、可译不可理解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正视这一局限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3.
桑地亚哥是一位"硬汉"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善良、兴趣广泛、富有人情味的老人。在老人内心深处是无比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另一方面,老人灵魂深处也怀着关爱之心。桑地亚哥,一位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的勇士。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在重重压力下的胜利者的优雅风度,是精神上不折不扣的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不一样的、真正的老人。而桑地亚哥这种在精神上的永不可战胜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作品整体的各种基本元素,包括了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和声、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它为塑造音乐形象、宣泄音乐情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作曲家们就将其中某些音乐要素予以突出,打破传统的作曲技法,从而形成了审美错觉,丰富音乐的层次及表现力。因此,研究审美错觉对我们学习、教学和欣赏都是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一书为立足点,分析了在现代性与后现代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中西方关于现代性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6.
当下文学艺术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垄断了大众的文化消费。主要原因在于视像艺术的直接性,被动跟从性消费性和震惊性效果等特点,远比间接的,主动参与性的文字艺术欣赏起来要省力得多,而且视像艺术画面的震惊效果更是文学艺术无法比拟的。因为视像艺术的形象是直接的,从而给演员提供了直接向受众展示自身魅力的机会,继而引发追星效应,明显是视像艺术特有的产物。因为视像艺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从而赞成了作品的类型比,低俗化和缺少 艺术品位,所以视像艺术要提高品位,必须借鉴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In this commentary, I will critically elaborate on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coordinated papers of this volume 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papers, which share common theoretical frameworks, will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lasses: ‘demolishers of illusions’, ‘economizers of thought’ and ‘energizers of practice’. I will analyze the role played by psychology and related sciences as a possible enrichment of the frameworks, especially where technologies are concerned. Finally, I will discuss the possible conflict between the need to consider the phenomena elicited in this kind of studies and the sophistication required by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which makes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very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8.
在细读《红楼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的相关理论,指出:大观园中的“女儿”是曹雪芹创造的、贾宝玉用来抗拒时间的流逝、填补生命空虚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幻象。通过创造和占有这种美,贾宝玉和曹雪芹在最低层次上确证了自己事实上的男性身份,实现了“被弃”后对补天意识的移位和补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