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朗读项的评分标准与旧大纲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正确解读“视程度”是科学把握评分标准的关键.朗读项四项评分“视程度”,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评分,而是模糊性评分,是一种科学的评分方法,其实质是重视“语感”的作用.“视程度”概念的提出建立在测试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哲学方法可以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方法,本文从写意方法出发探讨了“代替型”政治与“代表型”政治的权力来源、合法性基础、权力运行机制以及二者与政治宽容的关系,并分析了从“代替型”政治到“代表型”政治转化过程中政治宽容产生的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复。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描有很典型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即写意性和强调书法用笔。白描在表现的技巧上要求很高,在用笔上要求有力、流畅、变化。  相似文献   
4.
写意与写实绘画历来作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中西方对世界认识方式的不同,追求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察审美对象的方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中西方各自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审美需求,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审美形式,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写意与写实绘画  相似文献   
5.
"品评批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批评方法,通过对"品评批评"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品评批评"的批评实践历程以及"品评批评"方法的分析,认为"品评批评"是饱含丰富情感和体验的批评模式,是中国特有的理论模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体现。在当今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不断加强的境遇下,更应该坚持品评批评理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印象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法国艺术的繁荣,传统写实绘画已日臻完善,并逐渐陷入僵局,而印象主义各时期的画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在各自的领域,把传统写实绘画发展到了顶峰,继而又探索出了新的方向.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印象主义的出现,到修拉、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试验和探索,绘画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电影进入中国时面临独霸中国娱乐市场的传统戏曲的威胁和考验。为能更好地被中国大众所接受,电影选择了讨好戏曲的发展方式,表现为中国电影对戏曲内在意蕴的借鉴,逐步形成中庸思想、新奇的故事情节、线性叙事结构、写意性特征,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中国艺术魅力和中国烙印的电影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黄宾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视觉感受 ,把客观的视觉印象与心象相结合 ,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以笔墨替代色彩 ,营造出了大自然中光与空气之感 ,进一步开掘出笔墨的表现力 ;在画面中减弱客观物象的物理结构 ,加强视觉整体感 ,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浑厚华滋的风格特点 ,从而使其山水画作品与印象派风景画有某些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印象主义是 1 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 ,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 ,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 ,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 ,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 ,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阿瑟·西蒙斯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家,他身兼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期刊主编、撰稿人等多重身份,在唯美主义文学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20年代留学剑桥的徐志摩也受到其文学影响。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考察1920年代徐志摩对西蒙斯作品的译介及所受影响,可以发现,徐志摩对西蒙斯的接受,在文体选择上戏剧、文论、诗歌并重,在风格偏好上“重唯美而轻颓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