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8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西安黄土地层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五个盾构区间的端头加固设计及施工经验,从盾构端头加固机理出发,考虑地层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分析总结在黄土地层中盾构端头加固方案设计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该类地层条件下,盾构端头加固技术与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土强度低、抗扰动性差,在其中进行隧道施工时,采用不同的开挖步骤直接影响着其施工的安全、效率及稳定性控制效果。通过对Q2黄土中原有隧道断面扩大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应力、位移等为指标,分析不同的开挖顺序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的优劣性,进而确定合理的开挖顺序,以降低施工风险,优化断面扩大开挖效果,并得出隧道扩挖对围岩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论黄土文学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当代作家群中,明显存在着一个创作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由柳青发端,路遥、陈忠实等继承发展,代际传承明显的流派——"黄土文学流派"。黄天厚土、秦风汉习是他们共同的文化渊源;农村题材、现实主义是他们共守的两大传统;宏大叙事、史诗追求是他们共同的艺术风格。然而这一流派由于形成时间跨度长,作家队伍不够庞大,长期被评论界归于"西部文学"和"陕军"之列,但它们绝非同一概念。面对当今纷杂的文学思潮和陕西文坛沉寂、乏人的状况,总结他们创作之经验得失,弘扬他们的艺术追求、创作精神,对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施工简便、快速有效、造价经济、质量可靠的优点.它对增强地基密实度、消除土层湿陷性、降低土层压缩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显著.针对某仓库地基强夯工程,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分析,采用文中建议的公式计算夯后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As a special geological phenomenon, the character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is collapsible when penetrated by water. This character leads to the soil losing load bearing capacity largely and may lead to foundation failure. Pile is a popular foundation used in collapsible loess. The squeezed branch and plate pile is a new type of pile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not be used in a project before. In this paper three squeezed branch and plate piles are tested in collapsible loess after immersion processing. The results may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similar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de- signing of the squeezed branch and plate pile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侵蚀历史、黄土特性,并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测试分析,在同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资料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年龄数据讨论分析了黄土高原西缘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将研究区古气候总体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Ⅰ、末次冰期间冰阶(30~20kaB,P.),气候较为冷湿;Ⅱ、末次冰期冰盛期(20~10kaB.P.),气候寒冷干燥;Ⅲ、全新世(10~3kaB.P.),冬季风消退夏季风增强,气候逐渐变暖.发现黄土高原西缘地区记录了多次末次冰期以来的典型的气候突变事件,包括3次H事件,时间分别为:29、23、16kaB.P.;时间对应而且变化趋势也很相似的YD事件和两次D/O旋回事件,时间上的滞后现象有可能是区域性差异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陕北岔巴沟流域,依据不同的时间尺度,挑选了1964年及1966年中能覆盖整个岔巴沟流域的9场降雨(次降雨尺度),包括着9次降雨的6个月份(月尺度)以及1964、1965、1966和1967连续4年(年尺度)的侵蚀产沙数据。分别在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等不同空间尺度下,考虑次暴雨、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侵蚀产沙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坡面尺度与支沟、干沟尺度的侵蚀产沙方式有所不同,后者年际产沙模数变幅比较小(年际间产沙模数差异系数为0.42);在同一时间尺度下,产沙模数的大小,由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大于由空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小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大小变化比较随机;在大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呈现一定尺度效应。相同面积区域不同时间的产沙模数差异系数分别为:不同次暴雨之间最大(1.05),不同月份之间次之(0.835),而不同年份之间最小(0.76)。本文将侵蚀产沙的能量分为质与量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坡面尺度与流域尺度能量变化与侵蚀产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黄土高原的灵台和泾川黄土 -红粘土序列进行了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古地磁研究表明,泾川剖面的底界年龄为 8.0Ma,这比灵台剖面的底界年龄老 1.0Ma.通过空间上红粘土剖面的地层对比,发现灵台红粘土序列相对较为完整和连续.该剖面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的标准剖面.野外观察和粒度分析均表明灵台和泾川红粘土沉积为风成沉积.通过对南北向黄土大断面粒度参数的系统分析,初步建立了 粉尘沉积的粒度参数———沉积区距源区最小距离"的半定量模型.根据这些模型推测,红粘土的主要源区可能在现代的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以西地区.灵台剖面的游离铁/全铁值变化表明,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经历了非线性的演化历史.约 4.1~ 4.8Ma间为黄土高原地区 7.0Ma以来东亚夏季风最为强盛的时期.该气候事件的出现可能同全球温度背景较高及全球冰量较小有着动力学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从第四纪以来,陇中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根据古土壤、孢粉、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考察,虽发生过若干变化,但总体上远较目前优越,无论气温、降水还是地带性植被状况都是较为优越的.当时,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自然面貌反映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环境状况.这种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农牧经济的发展,因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地原始农牧业也就产生了.至西周春秋时期,伴随秦人的崛起,当地半农半牧的经济开发模式即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