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商业化是中晚唐教坊变迁的一大显著特征。其形成原因在于:第一,唐教坊的皇家私属性;第二,地方音声的繁荣与教坊乐伎的流散;第三,唐教坊的外雇之业与商业谋生;第四,唐教坊曲商业化之潜在特质。  相似文献   
3.
曲体实兴自两宋与金,宋初的歌舞大曲、传踏,犹是词曲同流而难分,而“异流”分途的标志则是俗曲子“缠声”即缠令的出现,而缠令、缠达、唱赚、诸宫调是南北曲的滥觞。通过翻阅大量文献的考证辨析,可以初步认定宋金曲体中曲牌共309体,《董西厢》应为宋人所作而非金人所作。词与曲虽皆源于唐曲子,但后来的发展,“实分两途”。  相似文献   
4.
明代内府杂剧在体制上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体现出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且有一定的创造性。在音乐性上,内府杂剧在宫调使用上更加简化,在音乐形式上更趋整齐,使用曲牌更加集中,也更规范更戍体系。通过对明内府杂剧的曲调组合形式的考察,将其与元杂剧及明代以朱有'墩为代表的贵族藩王创作的宫廷杂剧进行比较,总结出内府杂剧曲调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5.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初期形态。雏形的词学思想伴随着敦煌曲子词的节拍相继萌生。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缘题所赋予抒其哀乐的词体功能意识、鲜活生动的原始形态以及朴拙自然的审美理想。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尚处于直觉、混沌的状态,但从它的创作倾向来看,在混沌的状态中,孕育着未来词体发展的多样性的合理趋向。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期出现的《无限曲》代表了一种新兴的音乐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采集不同宫调的多支乐曲的片断组成一支新曲。“无限曲”的制曲方式具有创作方法上的意义,开启了艺术创造的新天地。后世的文学艺术,如宋词中的犯调、说唱文学诸宫调、南曲北曲中的套曲等,都与《无限曲》的创作方法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甚至在现代音乐的歌曲连唱这一类艺术中,仍然活跃着《无限曲》之艺术精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