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羌族地区的外国传教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在羌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他们积极地传经布道,开展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在羌族地区发展现代教育、开设诊所,为民服务,对羌族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基督教最终难以根植于羌族社会,但传教士的一些工作对羌族地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在文化考察活动中,传教士的一些记录及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教士在华开展的外语教学活动长达120余年。他们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外语教学的先声尝试对当下的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亦有启示与借鉴作用。这些启示可以归纳为五点:一是教学目的应因势利导,多元并存;二是教学内容应固本拓域,人文引领;三是教学方法应多彩纷呈,为我所用;四是教材运用应整合资源,凸显校本;五是教师教育应内外兼行,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进行大量的报道与深入研究,并留下众多相关的西文著述,这些活动对西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为殖民者起情报搜集作用、为西方政府和差会等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对西方大众起到知识信息传递的作用、对西方宗教界与信徒民众起传教的鼓噪作用及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汉学的近代转型起推动作用等方面。深刻反映了近代传教士文化传播者与沟通者的角色属性;也折射出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传教士来到了海南岛,他们在传经布道的同时,还考察和记录了当时海南种种方面的情况,并于20世纪初以英文写成《棕榈之岛-海南概览》一书,该书为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关于海南岛的英文专著,生动翔实记述了传教士的所见所闻,留下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现存美国纽约公众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通过西学的“自然真理”迈向宗教神学的“启示真理”。  相似文献   
6.
7.
In 1897, four French Franciscan sisters arrived in Ethiopia, having been summoned there by the Capuchin missionaries. In 1925, they ran an orphanage, a dispensary, a leper colony and 10 schools with 350 girl students. The students were freed slaves, orphans and upper-class Ethiopian and European girls. After providing a brief background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thiopian government and the missionar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general activities of the Sisters, the importance they dedicated to education, and their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motives. In the second part, it analyses the sociological backgrounds of the female students and the way in which education intersected with gender, class and race. Third, it reconstructs the multiple power relations within which the Sisters’ educational work was embedded. Finally, it demonstrates how schooling girls in a class-based manner – in conformity with the Franciscan Sisters’ perceptions about what lower-class and upper-class women should be – enabled them to secure relations with Ethiopian political elites. These relations both benefited the Ethiopian elites and furthered the cause of French imperialism.  相似文献   
8.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教士来华后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猛烈的批判,他们既批判科举考试空疏的内容和繁琐的形式,又主张保留八股时;既赞赏科举制度的内在价值,又要求增加西学内容;既鼓吹兴办新学校,又倡议保留旧功名。这是传教士“以中较西”和调整传教策略的结果,又是近代中国复杂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部分传教士“中国情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发展史上.于19世纪中叶由教会学校发端,开始了班级授课的学校阶段。较之史上的“私学”和“书院”阶段,它的出现更能适应近、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西方传授士创办和执教的教会学校,至少在客观上曾经对中国的文明、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西学东渐”与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最早的教会学校亦多有称做书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