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司马迁笔下一篇较为特殊的文章。作者的叙事较少,而传主的文赋却选录极多。前人认为这是由于子长极为喜爱相如文赋所致,但从全篇的行文结构、作者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及该文与《屈原贾谊列传》比较阅读而言,实非如此。司马迁选录相如的文赋,并非是欣赏其中雍容华丽的辞章的表层形式,而是结构全文的需要,也是借他人之文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司马相如本人,司马迁在字里行间透露了中肯但并不褒扬的客观态度,并不是"心折长卿之至"一语所能道尽。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认为姚合的诗风比较浅近平淡,姚合本人的心态也比较安闲和消沉。不过,姚合还有较为积极的一面,并且还有浓重的盛唐情结。从姚合的朝省诗中,可以寻找到他的这种盛唐情结。  相似文献   
3.
敦煌歌辞是魏晋六朝以迄隋唐五代乐舞流行的产物,也是唐代歌辞的一部分。而敦煌佛教歌辞在敦煌歌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是敦煌歌辞的主体。由于佛教在对广大民众的教化过程中十分注重声乐的作用,佛教与歌辞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敦煌佛教歌辞的调名较多地采用民间乐调,形式多为长篇联章,内容重视铺叙,并表现出较强的音乐性。从敦煌佛教歌辞对民间流行的俗曲乐调的大量应用来看,唐代佛教教化的对象重在民间。  相似文献   
4.
毛委员颂歌是毛泽东颂歌的起源。毛委员颂歌通过歌颂毛泽东来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毛泽东的尊重、信赖与感激之情等。颂歌的产生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毛泽东的历史作用等因素。毛委员颂歌具有自发性、区域性等特征,也对后来的毛泽东颂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咏花诗体现了鲜明的主观化特征.通过花的精神与人的思想的共通契合,建立了花与人间的同构关系.咏花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韩愈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人生阶段中性情的发展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代大儒严正刚毅的面孔背后,多情善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唐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既有面对现实的社会担当精神,又善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了咏史怀古赋的繁荣。唐代又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咏史怀古赋吮吸着时代文化艺术营养,以开放兼容的艺术视野,融通诗赋文章的题材和技巧,在表现对象上进一步开拓发掘,艺术形式上努力创新,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成就斐然,成为唐赋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7.
马祖常边塞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马祖常所写边塞诗约30首,数量虽少,但多名篇佳作。他的诗作不仅富有较强的现实精神,艺术造诣也较高,在边塞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诗经》时间范畴表达作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理论和方法,对《诗经》的时间范畴表达进行客观描写和语法分析,并比较其与殷商甲骨文的异同,试图为上古汉语时间范畴表达系统的整理归纳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9.
古代楚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屈原的诗词里来窥视、分析古代楚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习俗,有利于了解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词界女皇帝",李清照的作品颇为引人注目.本文就她的几首咏花词去体会作者在咏花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喜好、情趣、憎恶、哀伤与忧愁,咏叹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君国之忧,寄托深邃,寓意含蓄,意境曲折层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