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2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historical study will examine the rise of a hegemonic group of sports officials in Israel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48 and 1996. The formation of this group is a unique phenomenon of the Israeli sport society. The main argument of the study is that officials of rival sport centres, ‘Hapoel’ and ‘Maccabi’, founded a joint elite group as a side effect of the ‘fifty-fifty’ agreement, signed in 1951. The agreement stated that the Israeli Sport Association, the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the Israeli Football Association would be mutually led by officials of both organizations. The members of this elite group, who enjoyed access to economic resources and other benefits, adopted a hedonistic lifestyle, in contrast to the social ethos of Israeli societ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decades of the State. Three events dismantled the group in the middle of the 1990s. The first one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lite Sport Department in 1984. The second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Federations by Yadin Machnes. The third was the Maliniak Commission Report. These three events led to the collapse of the Israeli Sport Association in 1996 and to the fall of the Israeli hegemonic group.  相似文献   
2.
唐代进士入仕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举子进士及第后,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若要得到官资,必须先通过关试,再由吏部铨选、制举、吏部科目选以及使府辟署等途径入仕。吏部铨选为通常仕进之路,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为快速仕进之道,使府辟署为回旋仕进之途。多种渠道选拔人才是唐代选官体制的基本特点,修业奋进跻身官场是唐代进士及第者的普遍心态,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影响着有唐一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汉人引经决狱深刻反映了秦汉之际儒、法两家融会合流的趋向。入汉以后,儒家思想以经典形式不断对政治和法律进行渗透与改造。哀平时期,《诗》学取代《春秋》,《诗》成为当时官方决狱断事的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经典的诠解归根结底是为皇权服务的,曲意解经,牵强附会,实为人治之一大弊。  相似文献   
4.
明代官史考核制度在中国官史考核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官史考察制度又是明代官史考核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考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外官考察制度、京官考察制度、考察奖惩制度以及考察救济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明代官史考察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相似文献   
5.
儒家道德理想设计的基本指向是培养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其中的“内圣”是以道德理性为前提,强调道德的自我力量,由“内圣”至“外王”,“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为官者的修己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性情上的陶冶,而且还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朝时期战争频率较前代较高,众多军吏在早期统一战争、中期内部战争、晚期农民战争中阵殁,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抚恤政策。阵殁的军吏可以分为身陷困境,捐躯殉职;参与作战,英勇牺牲;战斗负伤,不治身亡;行军途中,不幸卒殁四种阵殁群体。政府采取的抚恤手段主要有:追封阵殁者及上谥、官方料理丧葬事宜、赏赐钱物土地户民、荫叙亲属袭晋职位、亲侍汤药关怀伤者、旌表立祠后世传颂、政治指定结为姻亲等。除此以外,后抚恤时代的抚恤则是统治者个人情感的转移与承接,是另外一种“非抚恤”的“抚恤”。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由与不同的人的交游组成的思想研究才是完整的亭林的交游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唐律》对官吏进行监督、处罚的各项规定及实现途径,认为《唐律》总体上是一部以官吏为主要监督对象的法典,它对各级官吏有监督作用,在惩贪倡廉、确保行政效率、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历史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积弊难返。由于这一制度的任何更改都势必牵涉众多乃至一代人的利益,因此多年来议论归议论,执行归执行,人人都说科举制度摧残人才,不利于选拔人才,可是人人也都在这条,艮难的道路上跋涉。到了1898年夏天,由于政治变革的急剧发展.废除以八股取士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制度也就自然地提到了政治日程。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坚决主张彻底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甚至建议光绪皇帝不惜采取某些非常规的政治手段。在维新势力的鼓吹和支持下,光绪帝冒然宣布废科举,然而由此却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辨难和新旧势力的急剧冲突,最后清廷只好采取变通的办法从废科举的既定政策退回到改科举。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省部级高官的腐败现象呈现有增无减之势,高官腐败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致命问题和中国的头号问题。本文就腐败高官落马纪实来剖析其特点,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责任制约权力的法理分析,提出了有效预防高官腐败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