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让他们了解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有生动、新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人被称为万物之灵,他的本质就是他能够感知人的存在并知道生命的短促与不朽!然而,现代人面临诸多的困境和诱惑,往往迷失了本性,致使意义缺失、灵魂失所、无家可归!因此我们提倡通过语文学习构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终极关怀、诗意栖居、中庸处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顺天地之德,合神人之力,建不朽之功!  相似文献   
3.
随着个体主体意识的回归,管理的个体分析作为西方实证主义管理的基础之一,将在我国的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本从回顾西方管理领域关于个体分析的理论。进而考察我国管理个体分析的历史情况。分析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关系、社会分层、“迟发展效果”等对于个体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现阶段借鉴、运用管理的个体分析应着重注意的三个方面:有区别地借鉴吸收西方管理思想中关于个体分析的理论研究;根据转型期的特殊国情,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借鉴、运用管理的个体分析;以及重视个体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在管理中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与"扒窃"从普通盗窃中分离出来,使之上升为行为犯,对其如何理解与认定,应穷尽已有的司法解释,寻求其解释的合理性与妥当性,并在此基点上探寻其立法精神与理由。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逻辑不同于成人世界中的概念性逻辑。儿童的逻辑汇入了并充盈着鲜明而强烈的感性色彩和浪漫主义审美意蕴的诗性精神。诗性的逻辑是展现儿童精神之特质的基本表达形式,也为人类理性精神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通过剖析45名2002年体育高考学生的术科和化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时的生理节律,发现生理节律与高考成绩关系密切.学生处在高潮期时易于考出好成绩.体育术科高考成绩主要与体力钟、情绪钟密切相关;化课高考成绩主要与智力钟、情绪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审美品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体现出鲜明的“雅”、“俗”融合的审美品格。其“雅”的品格体现在深厚的化内涵及当代精神的开掘,而艺术表现方式、手法的一些特点及作品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则构成了“通俗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民族反省”,是指近代中国人对本民族的不足——特别是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之缺失的批判性的自我体认。大体说来,近代民族反省经历了对器物、制度与文化根本之不足进行反省的三个阶段。从国民性批判及民族精神反思的意义上说,近代民族反省则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启蒙的发轫、甲午战争之后国民性反思浪潮的涌起与五四时期国民性批判达到高潮这样三个阶段。自省、旁观、比较成为近代民族反省尤其是国民性批判的三重视野。针砭劣根性、解剖病源、构建民族精神即新国民性,是近代民族反省思潮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庞家伟  王丽娟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0-121,135
墨子在儒、道等先秦诸子淡化鬼神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谈天志鬼神,是有其内在实质的。鬼神论思想其实是社会动荡转型时期实现墨子兼爱、非命理想的政治策略,这种思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迷信,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世俗民众。他的天意鬼神实质就是民众意愿。  相似文献   
10.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要实现新闻连民心,党报记者应做到百姓呼声催着写,百姓“牢骚”促着写,百姓点子帮助写,百姓动手参加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