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课题所引入的六种不同途径,都曾在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演奏中的整合能力.一直是困扰钢琴演奏者自我完善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被沉没的教堂》的详细解析,在音乐风格的整合以及演奏处理方面做了较深入的论述。文章还论及了音乐分析与钢琴演奏的“二度创作”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可道"章,是为《道经》之"序言"。在此序言中,老子交待了《道经》的思想主题,说明了《道经》的论说对象,解释了论道的概念工具,指出了观道的视角,提示了体道的门径。老子在《道经》首篇作此序言,目的是申明写书宗旨,提示读者要透过名言的"窗",来把握《道经》的思想实质,体悟道体。在"序言"的话语背景下,可以畅解此章章义,明达《道经》全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功能文体学为基础,从词汇和语气突出的角度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英译,研究与词的主题意义相关的词汇和语气突出形式,并研究这些突出形式的文体效应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巴赫钢琴《^bA大调前奏曲》是巴赫为拨弦古钢琴而作,因此在演奏技法上和现代钢琴有所不同。演奏中把握恰当的触键以及作品风格是合理诠释作品内涵的核心。学习和研究这首前奏曲,可以了解和把握演奏巴赫钢琴音乐作品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片土》是师陀小说思想与艺术形式转型的标志。与其北京时期作品那种明显的左翼倾向和完整纯粹的小说形式不同,《一片土》以寓言的形式表现了特定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标志着作者“北京”寻梦生涯的结束,也预示了其灵魂进入徘徊状态,开始自觉扣问知识者的精神困境。以此为界,师陀小说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注重完整纯粹的小说形式转向抒情化、散文化、非小说化。也因此《一片土》成为思想和艺术都趋于成熟的《果园城记》的先导性作品。  相似文献   
7.
肖邦的钢琴前奏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研究其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肖邦及其它钢琴作品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大提琴领域一直被视为佳作。无论从演奏还是艺术美学角度来看都是无可比拟。这部作品充分体现出严谨、均称、优雅的古典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组曲前奏曲运弓特点和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9.
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著很多。本文从修辞史的角度切入,以定量分析与统计计算的方法对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概括,并以具体的数据统计为依据,提示了话本小说“篇首”结构的历史演进规律,勾勒了其具体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中西乐理,尤其是节拍之争由来已久,谁是谁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以此为着眼点,从分析河南板头曲的三弦独奏曲《打秋千》这一实例出发,找出了二者在重音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