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是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火车轮子伴随着20世纪的钟声把石家庄拉入城市化的轨道,从20世纪初至民国前,石家庄发生了巨大变化,耕地被出卖、农业劳动力转移、外来人口聚集、商业与服务业崛起、空间建筑大改观、地理地位大提升,这林林总总的变化拉开了石家庄城市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清季最后几十年间,朝野上下强烈呼吁开发西北地区,以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他们提出了改善行政建置、发展农业、修筑铁路、移民、兴办教育等开发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北的开发进程。某些思想对今天的西部开发仍有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代石家庄是因路而兴的城市典型,石家庄铁路枢纽的形成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日后石家庄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石家庄铁路交通枢纽的城市化是零起点,城区发展自然以铁路车站为中心,逐步向四周外延拓展;作为不同轨距枢纽,京汉路与正太路的机车与车厢不能过轨,给联运造成难以克服的困境,而相对石家庄的城市化而言,却具有“楚弓楚得”的效应;近代石家庄铁路枢纽呈现由丁字形向十字形的过渡,相比之下,丁字枢纽存在的时间更长,对石家庄的影响更大一些;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枢纽所占空间对城市的切割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赎路情结虽然使政府和民间一度呈现出激进的排拒外债态势,然而,文明排外却并未形成对铁路外债全面的抵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这种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5.
黄冈位于京九线中段,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本从5个方面论述京九铁路对黄冈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1)带来了对我放,开发和招商引资的新机遇;(2)促进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的进一步优化;(3)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4)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5)促进了地域间的经济分工与协作后,提出了抓京九机遇的战略思路,要正确处理好“三块经济”的相互关系,摆正铁路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树立鄂东区域经济的大观念,在鄂东区域大空间里展开经济布局;合理布局区域经济中心,发展鄂东城镇群。  相似文献   
6.
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领袖人物,张之洞力倡修路,并付诸于积极行动。在清朝末年主持或参与了多条铁路的修建,其修路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的富强,并以此贯彻于修路之始终。在此过程中,张之洞排除了许多困难,为中国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他在铁路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于今仍有其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铁路信号电源在线监测系统是铁路电力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铁路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铁路信号在线监测系统由上位机和站点机组成,上位机和各站点机之间通过MODEM完成数据传输.站点机SPIS2001设计,采用51系列单片机配合12位A/D转换芯片AD574,采集变送器WB3V412/WB31412三相电压/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调度机软件包括主程序流程、数据采集流程、调度主机远程监控主界面等,采用VC++6.0系列的工具软件开发.站点机监控到电源报警或预警信号时,将触发系统中预先设定的事件,自动记录和打印相关数据,同时启动自动拨号,将相关数据上传调度中心.  相似文献   
8.
清代同治朝官员们在是否修建铁路问题讨论中提出四个拒绝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一是怀疑洋人"包藏祸心,觊觎商利";二是修铁路导致"险阻尽失,威胁主权";三是修铁路"妨碍生计,引起内乱";四是修路"耗费巨赀"。这四个方面基本反映了当时修筑铁路对中国的不利事实。对同治朝所处内外形势分析判断是官员们拒绝修筑铁路的内在原因;而西方对中国侵略造成的心理阴影及其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不纯,是同治朝官员拒绝修筑铁路的外在因素;晚清国家职能滞后性是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起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石长信是被贴上对立标签的人物,但他们就铁路建设的论述却有同有异:对铁路的重要性,孙侧重于民生价值,石更强调行政和国防意义;对铁路国有,孙侧重于对社会的整合,石强调对政令统一的影响;对引进外资,孙态度更为明确;就修建规模,孙具有浪漫色彩,石更具务实考虑。  相似文献   
10.
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