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诗人的崛起构成晚明诗坛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其冲击下,明中叶之后诗坛“朝”与“野”的对立终以“诗在布衣”的变化结果告一段落。这一创作主体的变化,对明代诗歌的演变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旨在揭示晚明山人诗人的生存状态,山人诗坛的概貌,山人诗的学取向与艺术创造,展示晚明山人诗在明代诗史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诗.邶风.柏舟》诗的主旨历来有歧义,但以《诗序》所说的"仁人不遇"之诗为近是。上博简《诗论》第26简的内容,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诗论》以"闷"字来评析《柏舟》,字意为忧愁。这个评析,是孔子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于隐士看法的表现。在孔子看来,《柏舟》诗的作者,为国事孜孜以求而不遂其志并被小人排挤的时候,是何等的忧愁,然而这又是非常美丽而无奈的忧愁。  相似文献   
3.
孤清之竹     
孤竹,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孤生之竹,这种竹子极为难得,在上古时期人们将其制成“孤竹之管”,成为祭祀的重要乐器,也成为后人向往的能演奏出奇妙音乐的乐器。另一种意思是孤竹国,这是个北方边远的小国,但却出了两位极为有名、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而后代“孤竹”这个概念常是融合了孤生之竹与与孤竹二子两者的品质,并且士人在咏竹时常把一般的竹子当做孤竹来赞美。孤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质点。  相似文献   
4.
隐逸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具有地理集中、审美多样、休养适宜的特点。有意识地开发利用隐逸化旅游资源,发展隐逸化旅游,宜乎为学术界、实业界值得试探的课题。但其开发也不能随心所欲,心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