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812篇
科学研究   55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不同文化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春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290-291,294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深深地打上各自极具国家、民族和地区鲜明特点的烙印,但与此同时,体育文化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扩招后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培养,整体上处于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在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应根据体育专业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解决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培养投入与高层次人才要求、培养方式与实践能力、以及导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解读高校自主招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应分"普招"和"特招"两个层面来展开。自主招生属于"特招"范畴。自主招生特别是面向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是为成绩最好的学生而设的。它是"普招"的一种必要的补偿,在当前尤其应该是高校招生改革的重点,但不能期望把自主招生搞成高校招生的主流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弹性理论,分析高等院校录取分数与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特点,为高考考生合理填报志愿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给出一种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均匀介质球内外放有点电荷或自由偶极子等类问题电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我国的高校招考形式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单独招考、联合招考、统一招考三个阶段。本文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统一招考的形成原因和影响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因“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追成了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及教学工作量严重超标等问题,客观上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高校在加大场馆建设力度的同时,应积极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相似文献   
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不同价态铬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价态铬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9mg·L-1;相对标准偏差为0.54%;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3%;利用此分析方法测定了废水中不同价态铬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却有不少的考生放弃了被高职院校录取的机会,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职院校的发展遇到新的“瓶颈“.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专业建设、招生行为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几个方面来分析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应对当前困境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郑利霞 《教育科学》2007,23(5):59-65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入学机会总量的迅速增加,但机会增多并不等于机会均等,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之间的入学机会不均依然显著存在。制度性教育的天然缺陷、城乡二元制的结构制约、考选制度的隐性不公、成本分担的制度失衡、资本存量的代际影响、基础教育的不均积续、性别偏好的消极影响等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的深层原因。应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来增进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