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4002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4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Abstract

Diversity literary awards and other sources were used to create a list of high-quality titles written by and about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This list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s of a land-grant university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nd compare it to peer institutions. Gaps in the collection and acquisition processes were identified and will be used to improve the process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diverse titles added to the library’s collections.  相似文献   
2.
菲涅耳波带片可使入射光会聚起来,产生极大的光强,使点光源形成一系列的实像点和虚像点,其作用如同透镜成像。利用半波带分析法可分析菲涅耳波带片对称轴上的点光源通过菲涅耳波带片成像时像点在对称轴上的分布及 焦距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Digital documents in the network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ways that visual materials can be used in education and scholarly discourse. These new uses raise questions about research library strategies with regard to digitized visual materials as a part of their collections, challeng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images and their scope, and offer ways in which visual literacy can become a more integral part of the commo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4.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在“自叙传”式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自我艺术形象”。这个经过文学加工的艺术形象既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 ,又印有作家身世、经历和性格气质的影子 ,也经历了性格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近20年来云南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不急于建立云南文学批评流派,不单一张扬某一种理论批评大旗,正视云南文学多元化的现实,云南批评家应从多种批评理论出发,建立自己的批评个性,从阅读作品的基础做起,通过总结云南文学现象来发挥对云南文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平淡中见深远——解读海明威的《雨中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篇小说《雨中猫》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它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语言简洁凝练,朴实无华,展现了主人公的迷惘与虚无,令读者真正领略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教育的阶级性和功利性成为高等教育的铁律,政治运动和政治性学术批判,对高校师生阅读产生了重大影响,红色苏联文化作品成为当时主要课外阅读时尚。  相似文献   
9.
标志中图形可以分为图像系统和字系统进行研究,一是确定图像和字之间的建构模式,二是确定图形和字之间谁为主要概念和谁为次要概念,以及主次概念在视觉选择过程中对标志内涵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把握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清朝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进行比较,指出译文在文化因素的把握处理方面有几个值得再加斟酌之处,并予以分析说明,以期在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及更为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