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唐代李贺与李商隐的"登仙"类诗歌,运用通感手法为"登仙"主题服务,可以引用通感理论来分析其具体艺术特色。另外,二李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愿意融入宗教核心。李贺宁可以艺术通感技法来"创造"一个生动活脱的仙境,也不愿深入宗教核心,这是他与义山最大的不同。而"登仙"对李贺而言是一种摹幻及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对义山而则为力图实践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3.
超现实因素是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异常突出的神力描写;过多的偶然、巧合情节;一厢情愿的宽恕、和解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中唐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地运用了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的《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四首诗歌,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5.
广告设计中视觉吸引的强化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以强化视觉吸引的方式加强其感染力及说服力,视觉吸引的条件包括色彩、动感设计、简洁化、超现实表现、幽默、刺激性、个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6.
以勃莱为代表的“深度意象诗”试图通过短促的意象跳跃深入到心灵深处的某一不受逻辑思维控制的契合点,在此特定瞬问,内在的意识和外在的世界融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一个新的超现实的理想境界,从而架起了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桥梁。为此,勃莱的诗大多以外在的客观意象开始,以此为枢轴迅速内转,使该意象连接对外在事物的感官印象与内心产生的隐秘体验,成为跃入想像空间的方便媒介,体现出想像奔放不羁,跳跃性极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