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教育   3585篇
科学研究   109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272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表明:把握好教育成本投资决策要素是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者主体进行科学决策的必备能力,也是评价高等体育院校宏观教育成本投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在适用中的诸多困惑引起我们较多的思考,证券、期货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证券、期货犯罪亦有其特殊性,目前司法实践中可供参考的案例并不多,本文对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罪与非罪的界限、共同犯罪等特殊问题都一一做了探讨,意旨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健身、健美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州市体育健身健美业为调查对象,实地考察了近30个体育健身场所,介绍了该地区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现状、成因及发展特点,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必须改变现有的计价模式。工程造价只有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才能得到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缺陷是未考虑商业折扣。据此,本文在考虑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对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推导出了具有较好实用性的简明结论。  相似文献   
6.
后发优势——后发国家对外贸易的新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但对于众多的后发国家而言,比较优势理论有诸多不适用之处,完全依照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而获得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后发国家并不多见。后发优势强调学,依靠学习效应来降低发展的成本和缩短发展的时间。把后发优势假说应用于后发国家的对外贸易,可以对现有的贸易理论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弥补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指导后发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据编目工作中对授权影印图书“一书二出”现象的事例记录,从著作权法角度及相关机构进行的解释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违反著作权法,但由于给图书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国外授权影印图书涉及到的相关机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治理视野下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真  赵红 《图书馆学研究》2006,(11):39-41,96
经费短缺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政府拨款是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图书馆是公共物品,公众的事务公众办。争取政府较多的投入要靠公众对图书馆治理的参与。解决公共图书馆经费问题要实现从行政依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向公众参与的“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型。通过图书馆立法、健全图书馆行业组织、公众参与图书馆治理等几方面努力,改善图书馆的法治环境,解决图书馆财政困难,实现公众参与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日本文献评奖的类型、机构、运作模式等方面切入,全面剖析日本的文献评奖体系.并概括其特点和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outlines a history of the union organizing of the American Newspaper Guild at Thomson Newspapers’ Peterborough Examiner in Canada from 1968 to 1969. It examines the communication tools that union members used to facilitate this labor organizing and “bite back” at the profitable Thomson chain. Peterborough newsworkers went on strike from November 1968 to April 1969 over union recognition. During the strike, the union members built an unprecedented alliance with Ontario university students, collaboratively launching a strike newspaper called the Peterborough Free Press. Expanding on the concept of temporary labor convergence,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strike newspapers can be seen as a form of alternative journalism that newsworkers use as a campaigning tool to communicate their struggles to the public and put pressure on news corporations to bargain with them. This case study is situated in the local institutional contexts of labor relations at the Peterborough Examiner and the news industry in Peterborough, where Thomson Newspapers had a media monopoly. It is based on labor standpoint and signal juncture analyses of union archival documents and newspaper content. The research ultimately suggests that newsworker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communication tools but also build bridges with community mem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