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26篇
科学研究   6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X5045芯片是美国Xicor公司生产的集“看门狗”定时器、电压监控和串行E2PROM三项功能于一体的专用集成芯片。本文介绍了X5045芯片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X5045在智能低压综合保护装置中的应用,给出了X5045芯片与AT89S52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编写出相应C51应用程序,并成功应用于低压综合保护装置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夹断电压能确定可变电阻区与饱和区的分界点,使场效应管可靠地工作在饱和区的原理。研究了夹断电压的测试问题,介绍了测试场效应管夹断电压的方法,进而找出预夹断电压,由此即可确定场效应管的饱和区。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半导体光电子学理论,对横向型GaAs超快光电导开关的线性和非线性辐射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励光能与偏置电压情况下,光导开关可处于线性与非线性两种导通工作模式;光电导开关的非线性工作模式主要是因为开关中的载流子以电荷畴的形式输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几种常用调压形式的整流变压器和电炉变压器各绕组起始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分接位置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析厂用电切换时施加在电动机群上的电压,即母线残压的变化过程;指出为提高快速切换成功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允许的合闸相角差;提出新型切换装置应具备快速切换、同期捕捉切换、残压切换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三次变换”的角度讲述彩电开关稳压电源原理及其组成部分,三次变换即:第一次变换为输入端的“交-直变换”,简要介绍这部分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第二次变换为振荡部分的“直-交变换”,讲述这部分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结合上海牌Z237-1型彩色电视机的开关稳压电源对“直-交变换”部分涉及的自激振荡、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展开较详的讲述,介绍了保护电路及抗干扰电路;第三次变换为输出端的“交-直变换”,简要介绍这部分电路组成及其作用;篇末从整体上总结了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补偿系数来描述自举式线性电压形成电路的四种补偿状态.  相似文献   
8.
V-MOS管发电机调节器结构简单方便,无移动触点。价格低廉,适用于国内各种汽车。电压不超过12V,功率不超过350W即可。调节器由三极管BG和场效应管V-MOS开头电路。调节励磁绕组LQ的励磁电压来调节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变频调速原理和特定消谐技术相结合的实验装置,通过控制电路中的模数转换器对存储器高位地址的切换实现变压;改变循环加法计数器的计数脉冲频率实现变频。在逆变电路中采用了三菱公司的智能功率模块,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将特定消谐技术应用于变频调速系统后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该实验装置便于分析特定消谐技术的特点和变频调速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3机9节点系统,建立了1个带有逆变并网接口的输电网模型,并利用逆变并网接口模型模拟了微电网与上级输电网的连接,对微电网对上级电网电压与频率的支持情况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上级输电网的有功与无功负荷发生突变时,微电网的接入使上级输电系统的有功与无功功率能够实现就地平衡,并保持系统频率与电压幅值的稳定。整个微电网系统仿真环境设定均按照实验室所能达到的低电压低容量条件下完成。文中所有仿真算法及结果均在PSCAD/EMTDC软件环境及动态模拟实验室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