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中,由于磷酸三丁酯(TBP)对不同价态铀钚离子的萃取能力不同,调节铀钚价态即可达到回收铀钚、并对裂片产物进行去污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阿贡实验室和德国卡尔斯鲁厄进行的电解还原四价钚研究,并简述了普雷克斯(Purex)流程中使用电解法进行钚调价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130t乏燃料容器起重机是燃料厂房内的主要燃料装卸设备之一。乏燃料运输容器水平放置在运输车辆上,从标高+0.5m进入燃料厂房的收发间,130t乏燃料容器起重机将燃料容器吊装至准备井中后再放到容器装载井,完毕后130t乏燃料容器起重机以相反的次序返回。通过设备吊装口将容器运回到运输车辆上。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能源需求战略中,重点发展核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到2020年,我国将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核电的建设。核电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核燃料开采、加工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快堆     
《科学中国人》2000,(4):12-13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之友》2015,(Z2):34
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同"布"音)材料回收。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专家介绍,核电站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火力发电站要不断加煤一样,当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也需要更换。这些被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核电发展需要,保障在役厂的安全运行,乏燃料后处理已经变得至关重要。文章对国外乏燃料后处理的应用现状,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总结了我国目前乏燃料后处理的面临的问题,干式贮存是乏燃料后处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有报道——"2011年度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其中的一项是"2.1核能技术取得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研究人员经过24年的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突破了全套技术体系,研发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  相似文献   
8.
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乏燃料后处理人才是核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新时代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分析了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核教育现状、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以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具体措施,为我国核教育和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可提供高通量的硬中子,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被国际公认为是核废料处理最有前景的技术途径。文章分析了ADS研究的国家需求,概述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实施进展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