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莉 《小学生》2012,(10):10-1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思想把阅读教学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指导《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相似文献   
2.
崔巧云 《小学生》2013,(12):35-35
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尤其是在讲求积累、感悟的语文教学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对学生来说,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能看出他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朗读能力标志着他的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但是,我们有时在上课指导朗读时,只注意了学生的朗读次数,往往缺乏具体指导的用语,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也读来无趣,像念经似的,这是不能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开展《三字经》故事会,激起诵读兴趣《三字经》是一部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儿童启蒙读本,其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早在入小学前,大部分学生已在家长的指导下接触了《三字经》,但对其中的故事却知之甚少,于是开展《三字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明确了语言文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抓手,使得语文课堂不至于迷失语文味而虚化。在新课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出现了15次之多,频率之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果识字量不足,写字基本功不扎实,就有可能会错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识记3500个常用字,其中一、二年级就占了1600~1800个。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那么识字、写字教学就是瓶颈。在识字量大、回生率高的情况下,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多识少写"教学模式为小学生开辟  相似文献   
6.
王叶文 《教师》2015,(10):102
在现实生字教学情形中,老师把重点放在了分析字形上,结构、偏旁讲了一大通,可当你去问学生,这个字读什么的时候,学生却说不知道。难道这样的识字教学有效果吗?如此下去,学生阅读中的“拦路虎”就会越来越多,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因此,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把握字义,从整体上全方位认识生字。本文先从一则生字教学案例说起:  相似文献   
7.
<正>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美",这种美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师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图画、音乐等呈现的美轮美奂的情境……一堂美的语文课必然是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学习的课。小学语文课堂要让美贯穿整个过程,渗透至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默读静思。到了高年级后,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如果不重视默读静思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便得不到发展,也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爆炸的时代。默读静思应成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武器,也应是语文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一、语文课堂上"默读静思"的现状默读静思即不出声的读与静静的思。本学期我对所听的8节校内公开课进行分析:默读思考3分钟以上的仅3节,占37.5%;而不足1分钟的高达4节,占50%;没有默  相似文献   
9.
每每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总会对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灵动手指充满神往。猜想:那是怎样精妙的情思,才能有此神奇的"拨弦",那又是怎样的柔肠百转,才会有如此深情的曲调?一堂让人期待的语文课,它应该就是琵琶一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教师就是那善拨的妙手,让一堂课一开始就"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一直努力尝试着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无他途径,唯有读书一条路,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这读不是傻读,而是有要求、有目的地朗读,让课堂书声琅琅。在读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探究问题,以读促解、以解助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