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关中是我国武术发源地之一,武术文化已成为关中民俗的重要内容。其中,陕西红拳是陕西武术文化的代表拳种,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特点,并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人物。关中除了流传红拳外,还有不少其它外来拳种流入,进一步丰富了关中的武术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土葬作为一种传统的丧葬形式,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然而,从农业历史的视角来看,以关中地区为例,土葬习俗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在:土葬作为农业民族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植根于农耕民族悠久的农业历史;关中土葬习俗中极为重视厚葬模式,又与农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联;土葬时的墓址选择遵循传统的风水观念,则与农地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出一辙。因此在当代社会进行土葬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理解这一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的渭河关中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占车生  乔晨  徐宗学  尹剑 《资源科学》2011,33(12):2349-2355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1978年-2007年的Landsat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渭河流域关中地区1978年-2007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各景观类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消长变化,耕地斑块面积减少,但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草地和林地斑决面积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斑块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景观斑块分布趋于破碎化,破碎度指数ZA0.9127下降为0.8755;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2.72%和2.71%,之后锐减,2000年达到最低后逐渐有所回升;景观优势度也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后逐渐减小。说明近期研究区生态景观的异质性有所改进,生态景观格局处于快速调整并趋于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西安古称“长安”,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周至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被道家奉为教主的老子,晚年来到楼观,将平生学说整理为《老子》一书,逝世后就葬于楼观附近。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具有道教雏形的神仙方术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山东齐人的神仙之说和道家方仙之说的长生方术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5.
北朝关中地区出土的造像碑比较多,且比较集中.造像题记书法形成的“长安书体”, 以“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有着隶书遗法,书风端正疏朗、纯厚优雅,简朴超逸之美”等特征在魏碑书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通过对民族关系、刻工、汉画像石的继承、多人合作的二次艺术等方面的分析,旨在说明“长安书体”的形成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融合和智慧有密切关系,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也具有-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人类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为研究手段,从关中民居的选址落位、自然资源利用、形制布局和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影响。本题的研究旨在能对今后的人居环境选址及民居建设方面有些积极地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两姓家族社会生活为核心,折射出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间中国历史与文化变迁的壮阔画卷。作者在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更以冷峻的历史眼光审视现代中国革命,洞悉出扑朔迷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自、鹿两姓家族社会生活为核心,折射出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间中国历史与文化变迁的壮阔画卷。作者在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更以冷峻的历史眼光审视现代中国革命,洞悉出扑朔迷离的现象背后的社会变革的底蕴,揭示出革命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梦娜  钱会  乔亮 《资源科学》2016,38(1):166-174
关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是科学应对干旱的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中,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法和博弈论思想引入脆弱性评价。筛选出10个指标,得到各指标主、客观赋权的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脆弱性模型,计算得到关中地区各城市的农业干旱脆弱性指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贡献度模型分析得到各指标对每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和铜川。西安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对西安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渭南市、咸阳市为恢复性主导,财政收入偏低和人均GDP偏低对两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宝鸡市敏感性和恢复性的贡献度相当,铜川市为敏感性主导,单位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小和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弱对这两个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较大。最后,根据指标对各城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贡献度的大小,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陇海铁路与关中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的演变(1935-19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再现了1935-1945年陇海铁路与关中城镇规模等级的演变,对今天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