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2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已经连续两年实行了“3+大综合”的考试,通过对这两年高考综合科化学试题的分析以及高三教学的实践,笔者碎为,要在“3+大综合”的高考模式下化学科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突出三个“立足”,处理好三种“关系”,警惕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设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在学科建设的视野下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一体多元"的多样性学科动力构建的迫切性。这些问题对于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自主招生是对高校选拔体系的重要补充。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这是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对大学来说,这是和中学生面对面,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同的高校也确实需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选择最合适的生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考的改革,物理、化学、生物已从过去的单科考试演变为理综考试。这样,原来比较简单容易的试题,在客观上已增加了难度,而且综合考试思维跳跃快,跨度大,因此理科综合考试的区分度最大,是考生拉开差距的重点科目之一。那么,如何提高理综化学科的复习效率?我谈谈这几年在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1 2002年面上项目受理和评议情况 1.1 2002年化学科学部面上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见上表,并有以下特征: (1)资助面上项目520项,平均资助强度21.81万元,另有小额探索项目85项,平均强度7万元/项,面上项目和小额资助项目资助率和资助强度较上年均有所增长;(2)加大了对青年基金的支持力度,平均资助率为23.78%,高于自由申请项目3.38个百分点;(3)2001年获资助的小额探索项目(50项)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19项)在2002年又获得资助的项目数为22项,成功率为33.88%;(4)高分子科学学科试行无主审评审方法,收效很好;(5)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资助原则.  相似文献   
6.
李娟 《科教文汇》2011,(27):129-130
学困生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因素,除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学科、地域、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条件。这些学生大多学习态度消极、基础水平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失败,最终造成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久而久之,开始厌恶学习、惧怕学习、抵触学习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相似文献   
7.
韦光辉 《成才之路》2013,(23):83-83
当代教育学科的发展,是在整个动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只知道就美术而教美术的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8.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出台了,仔细阅读内容,确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3 X方案的改革,要求高师院校必须进行文科综合型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高师院校文科综合型师资培养模式有:主辅修制模式、3 1模式、时空框架模式、多学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下列原则:设置跨学科综合课程或专业,精选、优化学科专业课程;丰富教育专业课程,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训练;增大选修课比例,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0.
非标准化学科测验,也叫教师自编学科测验,俗称试卷。它是指由教师本人或教学研究员根据自身经验,设计、编制、使用以及评分的测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