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1.
科技转移     
正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太阳能集热装置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发生器内部的第一换热管进口相通连接,第一换热管出口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相通连接;发生器通过管道与冷凝器上部相通连接,冷凝器下部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相通连接;蒸发器上部通过管道与吸收器上部相通连接;发生器下部分别通过管道与吸收器、稀溶液储罐相通连接,稀溶液储罐通过管道与吸收器相通连接;第十一管道上还通过第十四管道与浓溶液储罐相通连接。其优点是,可在太阳辐射能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全天候无辅助能源的太阳能驱动连续制冷。  相似文献   
2.
依据热阻网络法所建立的槽形抛物镜——管簇结构腔体式吸收器太阳能集热器的稳态分析模型,和文中建立的集热器气象分区模型,在已知各种气象资料的前提下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各地区进行了一年各月热性能对比的气象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管底部液滴形成和管间下落过程,建立了描述管间滴状形成和下落吸收过程传热传质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间的变化,分析了管间距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3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管底部液滴形成和管间下落过程,建立了描述管间滴状形成和下落吸收过程传热传质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间的变化,分析了管间距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3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具有六边形图案的超构红外吸收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研究了该吸收器的吸收特性。研究表明,该结构在红外波段有3个吸收峰,吸收峰的峰位可通过改变结构参数进行调控。增加石墨烯层后,该吸收器的共振吸收峰可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调节。此吸收器在光电探测、光通信、光滤波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截流过电压产生的原因、阻容吸收器参数的选择、阻容保护装置的接线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7.
芬兰北卡雷利亚地区的沼泽、森林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1992年,在沿芬兰、俄罗斯边界的芬兰领土上建立一处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繁衍着一种只有在地球北部生态系统中才能发现的泥炭苔藓,正是这种苔藓不断积累,沼泽才变成了泥炭塘,而泥炭塘有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碳吸收器”。这就是说,泥潭沼泽有可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单原子层二维材料是有潜力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基于二维材料的具有简单平面结构的太阳能吸收器的吸收率能否达到100%。提出二维材料/透明材料/金属基底结构,引入透明材料厚度和入射角度2个可调参数,因而能满足增强平面薄膜结构吸收率的2个维度的相位匹配条件。以MoS2和石墨烯为例,研究表明一定存在一对透明材料厚度值和入射角度值,使结构吸收率达到100%。平面结构加工简单,利于推广二维材料在光伏转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