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核心。在思考中国现代价值观问题的时候。不仅考虑价值观的现状,也考虑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或价值系统作为支撑,更考虑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特别是价值观或价值系统方面的贡献,那么和合的重要性及其地位将更加突出。因此,传统和合思想需要承接,更需要发展与突破。 一、传统和合思想的现代承接与突破 中国文化在近现代受到全面的冲击,传统的和合精神在总体上也曾被遗忘、曲解与否定。但是,和合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普遍性原理和最高的价值原则,是不会被湮没的。因而,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3.
和合学是什么? 网友:请问什么是和合学? 张立文:“和合学”建构了天、地、人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是“地”的世界。“地”的世界就是和合生存世界。我们现代人遇到了生态危机,由于人对自然的无限度的野蛮开发,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条件下,每个人都受生态危机的危害,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不可能逃脱自然生态破坏以后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建构一个和合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心灵的生态,也就是说,我们要克服自然的病态、社会的病态、环境的病态,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世界,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致思"和合"范畴、观念的基本内涵与和合学所倡导的五个中心价值的内部逻辑关系及其理论价值的产物。作为独立范畴,"和"主要指"和谐","合"体现了"发展";"和"与"合"相复合,义理也逐步贯通、混合。这说明中华传统理念中的"和谐与发展圆融观"起步很早。在和合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和合义理内涵不断丰富,和合学对此加以诸相、诸形式、诸性的细致研究。和合学具备了独立、完整、复杂的理论思维形态,将和合思议的水平不断提高。和合文化原理是为应对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危机"而提出的价值通识,也是在21世纪实践"和谐与发展"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5.
面对21世纪的种种社会问题,张立文先生提出了和合学体系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困境。在和合学体系中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这五大原理便是其为了各种危机和冲突提出来的,并有其现实的社会需要的依据和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理论来源。"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孔子道德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而"爱人"则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的首要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本文就是以孔子的仁为基础,以爱人为线索来诠释和合学的五大原理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定内涵,从而证明和原理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又为我们当代人提供了一个解决社会各种危机的视角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立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从事哲学教学科研工作50年,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1981年,张先生在<朱熹思想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1985年建构了"传统学"、1987年建构了"新人学体系"、1989年提出并建构了"和合学"等,尤其是"和合学"的创立,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找到了落脚点和安顿处.在今天正好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2009年4月9日下午,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的陪同下,就治学中如何追踪学术前沿,如何创新等问题与张先生作了长篇学术访谈.同时还约请李会富、张瑞涛和王颢三位博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三篇研究张先生学术思想和成果的文章,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和合学"是张立文教授"自家体贴出来"的一种哲学和文化理论,自称开创了人类哲学发展的新阶段,超越了中国近代以来包括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在内的各种文化主张,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的"最佳、最优化的文化选择"。近20年来,"和合学"引起了一些批评和质疑,学者们从中国文化发展规律、中国现当代哲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和合"概念意义解读、"和合学"与辩证法的关系以及学风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有助于对什么是学术创新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依照和合学的理论思维逻辑结构,传统天、地、人三才之道转化为“地”的生存世界、“人”的意义世界、“天”的可能世界,转天、地、人的空间次序为地、人、天的思维逻辑次序.以生存世界的活动变易和合学,意义世界的价值规范和合学,可能世界的逻辑结构和合学,构成和合学的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从世界哲学视阈以观五大冲突危机,体贴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作为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一个。作为一个民族,它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特征,由此而产生许多纳西族特色词。在翻译纳西族相关资料文献时遇到较多纳西族特色词语,笔者尝试运用和合翻译学说、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和合”思想或“和合”辩证思维,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据“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考证,“和合”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郑语》,所谓:“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尚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