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10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  张丞 《中学生百科》2011,(27):42-44
一般我们都认为地球是个实心的大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但有些人可不怎么想。他们认为地球是个空心的大球,在它的肚子里,有着另外一个神秘的世界……巴德少将的飞行报告  相似文献   
2.
至少,200万年,才能初步孕育出石油的生命。最深,12000多米,才能清晰地触摸到石油的脉动。沧海又桑田,桑田又沧海,又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在甩掉"贫油"帽子的道路上,做了很多努力;在找寻石油大动脉的道路上,下了很深功夫……  相似文献   
3.
擦玻璃     
黑皮 《小学生》2009,(10):F0002-F0002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的事物,善于辨别自然环境中种种现象的能力,还能对这些现象的事物内在关联去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自然—即对大自然的兴趣、考察、研究的能力。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业科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园林设计师:科学史上许多名人都可以称为自然观察智能的杰出代表,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发明家爱迪生等。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是地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综合研究海陆变迁、板块碰撞,具有特色的区域,此外,西藏的发展要靠技术与教育。在这个地方工作,可以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又是为国民建设出力。”受恩师--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令智先生的熏陶影响,夏斌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并于1983年获准到西藏地质科研所工作。在郭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夏斌教授在西藏一干就是10年,年年跑野外,短则十多天,长则几个月。西起日土,东至三江,北至藏北无人区,南至喜玛拉雅山,跑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跋山涉水3万多公里。1986年,夏斌承担了地矿部“七五”攻关项目--绘制“西藏蛇绿岩分布图”的科研课题。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夏斌教授和同事们采制了100多公里的蛇绿岩剖面,填图300多平方公里,对西藏蛇绿岩的野外地质构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室内外分析研究工作,终于在1990年1月完成了1:2500000的西藏蛇绿岩分布图及十多万字的专著,地矿部专家评审时一致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按地体构造理论编制蛇绿岩分布图在国内是首创”。这项课题的完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在西藏划分成矿构造带和指导地质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影《地心历险记》讲述了一位地质学家深信地底另有世界,于是与侄儿前往冰岛,从火山口潜入地心,体验了地下不为人知的幻妙世界。回到现实,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内部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黑洞理论最早是在1783年由英国地质学家约翰·米切尔提出。他指出,一个质量、密度足够大的恒星会有强大的引力场,以致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但这一见解在19世纪被遗忘了,直到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之后,黑洞的见解才被重新提起,并且得到了充实与丰富。尤其是霍金教授对黑洞理论  相似文献   
7.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7,(10):32-35
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华夏大地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对于地球科学家来说,中华民族广袤、结构复杂多样的疆土,却是一片蕴含着无限生机的热土。对于著名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来说,半个世纪以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始终与他的科学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年代和地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于是,在不同的地层中,也就埋有不同的花粉化石。地质学家们很注意研究地层中的花粉化石,用来确定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1,(14):8-8
加拿大地质学家James Orman及其美困合作伙伴通过对约40年前美围阿波罗17号飞船采集回来的月球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月球上存在几乎与已经探明地球地壳下蕴藏水量相等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1922年生于上海,1945年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1945年至1977年在玉门、延长、大庆、四川、胜利、大港和任丘等油气田从事现场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工作。自1978年至今,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