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7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在,南部的宫殿区被辟为国家画廊、布达佩斯历史展览馆和国家图书馆;北部的行政区和居民区街道的格局井然有序。空气中弥漫着中世纪的气息,昔日的教堂、剧院、市政厅、法院和监狱随处可见。令人瞩目的是高耸在城中心的哥特式建筑——马加什大教堂。据说,我们用餐的茜茜饭店是因茜茜公主曾在此用餐而得名。店内经营的传统菜肴,如鹅肝、鱼汤、白菜肉卷、土豆烧牛肉等很合中国人口味,尤其土豆烧牛肉汤据说与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理想有联系。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访匈牙利时,曾到布达佩斯以东的霍尔多把吉草原参观,主人用此菜招待他,赫吃后大发…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正月十六,南京有正月十六登高踏太平、祛百病的民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中华门城堡看秦淮花灯。我们到的不算迟,可中华门城堡前已经聚满了赏灯的人,我们就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城堡侧面的青砖路拾阶而上。路旁站着身穿鲜亮铠甲、手握长枪的武士,这些蜡像怒目圆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3.
4.
通往城堡的道路两边种植着不同种类的树木。只要你按照路边树木的排列顺序,将余下的树木全部种好,就有机会到城堡中做客,现在就开始动手种树吧。小提示:余下的树木在本期赠送的"小粘贴"上。  相似文献   
5.
赵盼盼 《文教资料》2007,(34):163-165
城堡》作为卡夫卡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其中倾注了更多与他的前期创作思想截然不同的东西。尽管表达得十分隐晦,但卡夫卡通过《城堡》确实是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卡夫卡的一些箴言,笔者认为《城堡》蕴含了卡夫卡的希望之思,是支持卡夫卡生活并创作的深层人生热情。这种热情在小说中表现为具体的精神品质——耐心,而这也是卡夫卡灵魂的硬壳。  相似文献   
6.
王艳 《现代语文》2006,(3):87-88
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在二战后的世界文学界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大师级的人物。略微对文学感兴趣的人都知道他写的人变甲虫的《变形记》,还有土地测量员K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走进那个近在咫尺的《城堡》。他的作品中没有明确的地点和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没有明确的时间或时代的交待,甚至有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只用字母加以代替。读他的作品如同看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森恐怖电影,整个人都被封存在阴暗沉闷的死亡气息之中,迷离得不知道过去和未来,只是停留在他用文字筑起的一个迷雾重重的诡异世界。正是这些迥异于以往文学作品的特…  相似文献   
7.
<城堡>是卡夫卡的巅峰之作,城堡的象征意义一直是文学界未解的谜.对<城堡>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的形象剖析有助于揭开<城堡>的重重迷雾.作为城堡聘来的土地测量员K,为身份和工作与至高无上的城堡产生了冲撞,然而这种冲撞是徒劳的,丝毫也不能撼动城堡的权威,遭到的只是孤独和蔑视.这是一个单独个体对强大而又荒谬的世界的抗争,而冲撞与抗争正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这也许是卡夫卡想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8.
试图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学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分析与批判中,找到重新阐释卡夫卡作品的可能。他笔下的麻木的人群正是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的人”;某些主人公并非如过云评论所言是“弱的英雄”,事实上反映了作家的无奈;因此,他对“城堡”的描绘事实上是对人类工业明暗淡前景的预言。  相似文献   
9.
人有时候可以通过梦境、幻觉、直觉等方式预先感知未发生的事件,未来发生的事件可能比人产生预感的时间要迟到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这段时空差距产生了无穷魅力,让人们为之思索。历史上有几个关于人类预感的著名的经典事件。林肯预感到自己被暗杀已故的美国总统林肯在指挥并获得南北战争胜利后,于1865年4月4日遭到暗杀,这是世人皆知的史实。而林肯在遭到暗杀前三天就预感到了,并且还在自己最亲近人的聚会上讲了自己的预感,这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