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清代赣关税收的变化与大庾岭商路的商品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声丰 《历史档案》2001,14(4):85-92
赣关是清代户部的二十四关之__,历史地位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分析赣关税收的变化,并对赣关所在赣南地区及大庾岭商道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做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下岭独徐行,艰险未能忘",北宋文豪苏轼贬谪岭南,两度途经大庾岭,笃情悱恻的诗句表达了他颠沛流离、仕途坎坷的一生。明清以前,岭南一带属荒蛮僻野、瘴疠之乡,贬谪者多徙岭表。两广垦拓后,粤省商民沿珠江水系溯江而上,翻越大庾岭入赣江水系,经鄱阳湖直抵长江,大庾岭路遂为赣粤襟喉要道,一度繁华昌盛,直至海运勃兴后,才湮于史乘。襟喉道路大庾岭地处赣粤交界地,系南岭的五岭之一,既是珠江  相似文献   
3.
大庾岭是历代文人墨客贬谪南迁和北归的必经之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通过对苏轼南迁和北归越过大庾岭时写的诗来分析苏轼晚年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揭示苏轼过大庾岭写的诗在"苏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苏轼前往贬地的心理准备以及心态建设对研究他的贬谪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途经江西,在赣州停留了一段时间。赣州秀美的自然山水抚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淡化了他贬谪的痛苦。苏轼在赣州时期也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江南水乡特有的烟云凄迷加深了他内心的迷惘。赣州浓厚的佛禅文化助苏轼洗涤了自身的尘垢,恢复了自性的清明。赣州境内的大庾岭是苏轼前往惠州途中要翻越的最后一道大的自然障碍。险恶的自然环境并未困扰苏轼,反倒促成了他精神的升华。从大庾岭南下,他逐渐把贬谪之路化为了追求大道的成圣之路。  相似文献   
5.
冬来,我就读冬诗。从冬天的第一声笛鸣化亮天空,一直读到冰雪消融。冬天走了,冬诗还没走,它留在了我幼年、中年的脑海里。我读"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还读"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摇头晃脑的我,斜坐在小马扎上,读几句就往屋外撇几眼,我是在找诗里的梅花和寒色。幼年的我想象着古诗就是一棵棵树,可以长在头脑里,还可以走出来,长在庭院里,站在高冈上。  相似文献   
6.
繁华的大庾岭古商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庾岭商道修建于秦,扩建于唐,繁华于明清,它是千百年来南北水陆交通要道。这条商道的繁华是全国经济与交通发展的需要与产物,它加强了中原与岭南、中国与海外人民的联系,促进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赣江水运与沿岸商埠的开发与繁荣,从而形成了南昌、九江、赣州、樟树、河口、吴城、景德镇等著名市镇,这些市镇的形成,又推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使江西经济在宋明清时期成为全国先进之行列。  相似文献   
7.
从历代文人题大庾岭诗歌中可见,因大庾岭地理特点和不同时代文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的不同,题大庾岭诗歌的价值内涵也就有其共同性和特殊性。题大庾岭诗歌作者群具有特殊性,主要有被贬南迁及北归的文人,南下任职的文人,为国奔走的文人。诗歌内容主要体现在描写大庾岭的自然风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三个层面上,表现出个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庾岭地形、古代对大庾岭古道开拓情况的分析,指出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大庾岭古道地位独特、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理论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庾岭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虽为文化名山,景区发展亦呈现地方景区发展之诸多问题,核心问题为旅游开发各个环节文化的缺失。然而大庾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交通要道,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诗文,这些诗文是景区发展建设的宝贵资源。大庾岭旅游开发,可以从文化自信理论出发,循着自觉、自信、自强的发展路径,用文学来充实景区内涵、丰富景观层次,提升游客体验价值和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