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道巨石多灵秀,殒帝不灭华阳魂;华表生怜垂甘落,雄狮护卫封兽尊;翼马倥偬近天道,沙鸵悠悠远地亲;却敌御外靠翁仲,谢主谦恭效王宾。  相似文献   
2.
杨涛 《今传媒》2005,(3):47-47
“最近生意怎样”,一段时间以来,这已成为《鄂东晚报》的记者们心照不宣的打招呼用语。所谓的“生意”和“办案”,就是记者们去一些出现问题的单位进行采访,而后被曝光单位主动找到记者或被动地叫去看稿,在交纳一定数额的“宣传费”或“征订费”才能免灾。而这一切都是在报社领  相似文献   
3.
梦是人类固有本能,是生命资源。所谓人生,实由“实生活”和“梦生活”两部分构成。这一构成方式,为学和宗教提供了巨大空间,它们都关注着人类的善恶生死,排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喜剧。在宗教“绝情”处,学继续“用情”,二相反相成,拓新着我们的研究视野,使“人生看点”更加丰富、好看。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对“此在”与“存在”的关系探讨上.海德格尔的方式类似于儒家的性宗。在对“此在”意蕴整体的探讨上,海德格尔的方式类似于佛家的缘起。虽然类似儒家,“此在”没有良知自体,故无法通达天道;虽然类似佛家,“此在”执著于氤氲之相,故无法领悟性空。海德格尔用非分解的方法探讨“此在”,但囿于现象学的方法,不能彻底。“此在”只能聆听“存在”朦胧的呼唤并不断接近“存在”,却永远无法盘面“存在”。  相似文献   
5.
祁珍 《云南教育》2005,(14):19-20
“说话和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到了二年级,学生识字已有一定数量,“说话、写话”不抓不行,抓晚了也不行。怎样才能化难为易,提高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其他多个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条漫长的道路.许多科研工作者为此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的“王道”观是对孔、孟、荀“王道”思想的继承与整合。董仲舒的“王道”观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王道”是儒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实现“王道”是儒家学说介入现实政治的必然途径;第二,“王道”在政治实践上表现的是人之道,但在哲学来源上则源自于天之道,“王道”是以天道为仁作为政治运作的基础的;第三,“王道”在国家内部治理上要遵循以民为本的宗旨,把民生放在政治的首要位置;第四,“王道”的实施应表现为统治者的德性、官吏的素质、百姓的教化与社会的礼法及国家制度的统一,前者为“质”后者为“文”,前者与后者相互融汇,“王道”也是质文合一的产物;第五,“王道”的实施,固然以仁义为主导,但在对社会的治理上也不能忽视刑罚的作用,合理的社会治理应该是“德主刑辅”的模式;第六,在国家外部关系上,“王道”是处理国与国或中土与外夷关系的不二准则,“王道”的方式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第七,“王道”应以大一统作为追求的目标,“王道”是大一统的思想引领,大一统则是“王道”要达成的效果,用“王道”化成天下,内为万民敬慕,外为四夷宾服,成就天下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2):164-164
卞新龙、罗秋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儒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统一的整体,“天地阴阳木火金水,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人与自然之物都是统一于自然界的。古代一般用“天道”来表示自然规律,并且把天地置于很高的地位,包括封建的君王都要在理论上遵守天道,敬仰天地,我国古代遗址有帝王和百姓祭祀天地的传统以及不违农时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论语》中对"天"的理解既继承了以往的意义,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孔子看来,"天"是圆润的,既是自然的又是人格化的,不同层面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含义。《论语》中的"天"可以理解为"天道"、"天德"、"天命"。  相似文献   
10.
熟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熟读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教学态度。当你腹诵着要讲授的文章踏进课堂的时候,你已与很多教学规律暗合,而"天道酬勤"正是上天对你最恰当的祝福。语文教师在教学前将课文读熟再读熟,这个方法是如此简单,但常常被我们忽略。事实上关乎文章诸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